•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社會 > 正文

    中國農民工工資走勢:1979-2010

    摘要:在有關中國農民工工資的文獻中,農民工工資長期走勢的研究仍付之闕如。在系統收集、梳理有關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對改革開放時期中國農民工工資水平及其演變軌跡的定量估測表明:過去30余年,其名義貨幣工資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經用消費者價格指數調整的實際工資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變;農民工與正式職工工資的比率呈先高后低走勢。

    關鍵詞:農民工工資;勞動力遷徙;中國勞動力市場

    作者盧鋒,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100871)。

    *感謝陳思丞出色的助研工作,以及鞠兵、陳彧西、楊業偉、劉曉光等幫助收集整理資料。特別感謝日本東京經濟大學羅歡鎮教授提供的多種農民工工資數據資料。本文曾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開放宏觀視角下中國就業增長”研討會上報告,感謝參會者的相關評論。感謝匿名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

    一、引言

    經濟現代化進程伴隨著就業結構轉型的普遍規律,表現為占勞動力絕大部分的農業勞動力逐步轉向非農部門就業。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高增長,同樣伴隨著農業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其中,除少數通過上大學、參軍等途徑進入城鎮就業體系外,數以億計中國農民自發選擇非農就業掀起的農民工浪潮波瀾壯闊,成為推進這個歷史進程的基本力量。作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特殊概念,農民工“指戶籍身份還是農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從事非農產業、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員”。從經濟學角度看,遷徙擇業是行為主體對選擇的行為預期收益與成本進行權衡的結果,工資是影響農民工就業選擇的重要變量。因此,觀察過去30余年農民工工資的演變軌跡,是理解中國農民工現象的重要環節。

    現有文獻較多考察人口特征、人力資本因素、社會網絡、企業規模等因素對農民工工資的影響;近年的論題主要集中于最低工資管制以及“民工荒”和工資上漲問題。這些研究大都以特定年份的工資調查數據作為對象進行分析,很少涉及長期走勢。即使有個別文獻利用農村家庭人均收入構成及農村勞動力就業分布數據估測了1987—2004年農民工年收入,但方法相對簡略,估計結果與同期全國范圍的抽樣調查結果出入較大。

    2004年,一則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工工資12年僅增長68元的消息廣為流傳。雖然這則資料原文是描述某一段時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農民工工資走勢的,但在后來的引用中,往往直接或間接地被用來概括更長時期全國農民工工資的演變趨勢。這則消息目前甚至成為概括我國農民工工資長期走勢的最為流行和權威的表述,不僅媒體經常引用,學術論文也將其作為分析的前提或論據。但經筆者多方考察,卻始終未能獲得其確切來源。改革開放30多年農民工工資的長期走勢究竟如何?這一基本的事實性問題,在現有研究中并未引起足夠關注。因此,本文試圖在系統搜集、梳理相關數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定量估測。

    通過對各類文獻和信息來源的搜集、梳理和甄別,我們最終獲得以下幾類工資數據和資料。一是國家統計局農村調查系統(下面簡稱“農調隊”)抽樣調查提供的全國范圍的農民工工資數據,二是其他部門和機構提供的全國范圍的農民工工資數據,三是特定專題研究項目提供的局部范圍的農民工工資數據,四是各類研究人員提供的個體農民工工資訪談數據。仔細甄別和梳理200多項零星的定量信息,可以對過去30余年農民工工資的演變軌跡,提供一個初步的統計描述。

    本文以下部分結構安排如下:第二節,報告和討論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及其他機構提供的1993年至2010年間36個年度的抽樣調查數據。第三節,報告和討論59個局部地區農民工工資抽樣調查和統計數據。第四節,介紹140多項個體農民工工資資料和數據。第五節,匯總各類資料,得到30余年農民工名義平均工資的時間序列數據,觀察農民工實際工資演變軌跡,并將其與正式職工進行比較。第六節是結語。

    …………

    六、簡短結語

    在過去30余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體制轉型背景下,大約有2—3億農業勞動力通過自主遷徙擇業方式轉移到各類非農部門就業。就一國勞動力跨部門轉移的數量和規模而言,這是人類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觀。空前規模的農民工轉移對中國經濟成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在世界當代就業結構演變總體圖景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嘗試系統搜集和梳理相關數據資料,對農民工30余年平均工資水平及其演變軌跡做出定量估測。

    我們總共獲得200多項定量信息資料,其中包括統計部門提供的1995年以來14個年度全國抽樣調查數據,其他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的1993年以后的20多項全國范圍抽樣調查數據,專題研究項目組調查統計的59個局部性工資數據,以及各類文獻提供的140多項個體農民工訪談資料。

    毋庸諱言,不同時期的原始資料質量存在差異。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歷年都有不同種類的抽樣調查數據,這些全國范圍或特定區域和企業抽樣調查數據的質量較高,依據這類數據估測過去20余年農民工工資,其結果應有較好的可信度。20世紀80年代前中期的數據,主要來自個體農民工訪談資料,經過均值處理后,雖能相當程度地控制個別樣本的誤差,然而與抽樣調查數據比較,潛在偏差較大。但在沒有發現更高質量的抽樣調查數據的情況下,這些資料本身也具有認識價值。本文在透明報告這類資料來源的基礎上,把估測時段延伸到改革初期。當然,解讀早期估測結果時,需對原始數據的質量局限可能導致的潛在誤差給予充分重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改革開放時期,我國農民工名義貨幣工資長期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速約為9.7%。用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的實際工資指數變動則具有階段性特征。20世紀80年代前中期顯著增長,隨后十來年相對停滯,晚近十多年增長較快。

    農民工相對正式職工的平均貨幣工資比率大致經歷“前高后低”走勢。本文某些結論可能與人們的一般印象不盡一致。然而,本文資料收集和處理方法謹守可證偽性要求,便于有興趣的同行提出后續“證偽批評”,以提升對我國農民工工資長期走勢這個簡單而重要事實的認知水平。

    全文8951_1_paper.pdf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農民工   中國   走勢   工資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xxx电影|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蜜臀98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