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對山西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和五項重大任務,為山西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十九大報告繪就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提出了新思想、新論斷、新目標、新要求。沁源縣委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及市委如期實現“兩個目標”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奮力謀劃沁源發展新路徑,創造沁源發展新業績,譜寫沁源綠色發展新篇章。
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轉型發展之路
沁源是典型的資源型縣份,第二產業比重占到78%,產業結構單一,非煤產業發展嚴重不足,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轉型發展成為沁源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沁源縣緊緊抓住國務院支持山西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大好機遇, 積極主動與中央、省、市“對表、對標、對接”,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不斷提高煤炭生產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堅持煤電結合、煤運結合、煤化結合,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利用率。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焦化余熱和煤層氣抽采發電等項目,著力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依托靈空山、沁河源頭、芊林背、花坡、菩提寺、永和水庫等獨有自然生態景觀和傳統歷史文化景點,深入挖掘、打包策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打造沁源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同時,全力創優“六最”營商環境和“六大”發展環境,切實增強沁源發展的環境吸引力;全面開展“五企聯創”,著力打造平安企業、綠色企業、創新企業、信用企業、文明企業;充分依托全縣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和企業優勢,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為重要平臺,堅定不移、馳而不息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引進一批具有良好發展潛力和廣闊市場前景的轉型項目。
全力以赴脫貧攻堅,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為全省首批、全市第一家脫貧摘帽的縣,脫貧攻堅成為沁源眼下甚至是以后必須做好的政治任務。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一切工作、推動一切工作、落實一切工作。舉全縣之力,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扎實抓好住房安全農村公路和飲水解困等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共改造危房3619套,實施易地搬遷341戶685人,實施飲水解困工程99處,對108條農村道路進行提質完善。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和干部幫扶等各項重點項目。農村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群眾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高。
親力親為抓改革,不斷增強社會活力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歷次會議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三個三”和市委提出的“三個五”基本要求,圍繞制約沁源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方面,找準切入點、著力點和落腳點,確定了涉及政治、經濟、人事、民生、司法等方面七大類四十小項重點改革任務。堅持“四個親自”抓改革,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躬身抓落實,扎實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五座生產礦井均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和優質產能標準;鄉鎮焦炭供銷公司、沁源大酒店等國企國資改革順利完成;成功爭取現代學校管理改革省級試點,太岳中學和城關中學順利合并,解決了縣域初中擇校熱、擇校難的問題;公立醫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縣醫療集團,與省級醫院建立“醫聯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同時,干部人事、基層組織建設、司法體制、綜合執法體制、安全生產領域、生態環境保護等各項改革均取得階段性成果。
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
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論述為指導,依托沁源的生態優勢,在全縣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努力讓綠色發展成為全縣發展的主題、樣板和示范。以申報創建靈空山康養特色小鎮、琴泉山森林特色小鎮為契機,編制全縣綠色發展規劃;繼續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開展春秋季植樹造林,完成生態鄉鎮、生態村示范創建,努力實現綠滿沁源、實現綠色沁源;扎實推進環境治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確保污染指標穩定下降;強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沁河地表水水質穩定提升;加大土壤環境監測力度,在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少使用和不使用,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靚麗新沁源。
圍繞三農“三大任務”,全力補齊發展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專門強調,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我們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對接,起草、編制《沁源縣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和年度行動計劃;積極爭取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著力推進農業功能拓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特色農業發展為主調,按照抓龍頭、抓帶動、抓輻射、抓持續的原則,制定《沁源縣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實施方案》,著力推進馬鈴薯、高山錯季蔬菜、夏季草莓、中藥材、食用菌、小雜糧種植加工、健康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八大產業發展,努力構建具有沁源特色的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格局。同時,加大開展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種植農作物技術水平和創業就業本領;縱深推進“五道五治”,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做好土地確權、土地流轉工作,為增強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政治責任,保持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從嚴從實加強黨的建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各項制度,著力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使其常態化制度化。大力落實“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進一步武裝頭腦、凝心聚魂、推動工作。全面開展“三基建設”,對五十六所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造建設;推進鄉鎮“五小”建設和周轉房建設,提高鄉鎮干部待遇;制定《關于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縣254個行政村設立閱報宣傳欄,推行“一約四會”“一墻三榜”,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扎實開展巡視巡察整改自行“回頭看”,制定實行《干部提醒制度》和《談心談話制度》,修訂完善《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細則》,持續保持工作作風建設的高壓態勢。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在轉型發展一線、項目建設一線、脫貧攻堅和“五道五治”一線發現干部、識別干部、檢驗干部,把在關鍵時候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的干部真正放在關鍵崗位。
沁源縣各級領導干部將進一步深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勇于擔當、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做好轉型發展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探索沁源綠色發展新路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本文作者為中共沁源縣委書記】
責編:張盈盈 / 賀勝蘭(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