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理論前沿 > 正文

    周其森:鄉村振興對基層干部的情懷要求

    情懷是建立在事業心、責任感之上的一種素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基層干部的要求有很多,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有深厚的愛農情懷。這是新時代“三農”基層干部的基本修養。沒有愛農情懷,就沒有獻身鄉村振興的思想源動力,就沒有為農、護農、益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切也就無從談起。

    廣育“自然”情懷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人自然觀的集中體現。這個“天”指的是自然萬物。表現了古人對“天道”的敬畏之心。“敬天”體現了古人弘揚天人合一、萬物一體思想和追求生命多樣性的博大胸懷。在這方面,人類既有經驗,也犯過錯誤,比如我們正在經歷的環境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氣候問題、食品問題、飲水問題、生態問題甚至地質構造問題等,無不是對“天”的不敬所導致的結果。為此,恩格斯曾經警示:“人類不要過分陶醉于對于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加倍報復了我們。”

    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的成效和結果,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成敗。生態良好、景色優美、宜人宜居,是農村最大的比較優勢,保護好、發揮好、利用好這個優勢,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這一重要思想越來越成為基層干部的共識。不少地方摒棄了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兩山”理論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變成美好的現實。

    筑牢“家國”意識

    每個人都離不開土地和糧食的養育,每個人都根植于鄉土中國。因而,土地、糧食與故鄉,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感情基點。

    一是惜土如金。土地是農業之母、生命之本,一切的食物都來源于土地。在鄉村社會里,浪費土地可謂大逆不道、人神共憤,要遭“天譴”。老農種地,在所有的地頭堰邊都會傾注心血,精耕細作,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已經深入骨髓。

    二是珍惜糧食。民以食為天,這是我們民族的祖訓。在糧食問題上,曾經的慘痛教訓培育了我們高度的糧食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要堅持立足國內。

    重視糧食生產是愛農情懷的最直接體現。愛農情懷并非空洞虛泛,而是體現在對農民衣食住行一點一滴的關注、關心、關愛中。沒有基本生活的提高,哪來的美好生活?農民美好生活不能實現,何談鄉村振興?我們不能把鄉村振興停留在口號上,而要具體化、生活化,體現在農民實實在在的生產生活的不斷改善、提高上,讓愛農情懷變成實實在在的物質成果。

    三是鄉情難忘。樹高千尺不忘根,這是華夏民族獨有的一種特殊的家國情懷。它把我們每個人緊緊地與家園聯系在一起,不管你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不管你是權貴要人,還是布衣百姓,每個人的情感世界中,家鄉、故土的分量是最重的。鄉愁,成為人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風景、鄉憶,成為人們永不厭倦的情結,鄉戀成為永恒的話題。不管你是聽著高亢的秦腔長大,還是伴隨著嶺南粵語鄉音漂洋過海;不管你是吟唱著江南絲竹中走進都市,還是在悠揚的沂蒙小調聲中混跡于職場,只要你一踏上這片黃土地,只要你一聞到那一陣陣瓜果飄香的味道,只要你一聽到那一聲聲親切的鄉音呼喚,你感情的潮水就會抑制不住的放縱奔涌,你的心中就會情不自禁的涌動起為改變鄉村面貌而奉獻的情感浪潮。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每一位基層干部都應該加強這樣的情感修養!

    厚植“愛農”情感

    愛農情懷緣于樸素的平民情結。平民情結,是自古優秀官吏共有的品質。在古代,這種平民情結往往稱之為“憫農”。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農民還處在貧困之中。農村社會的整體水平還落后于城市,農民還是最大的弱勢群體,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幫助。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今天,培育“愛農”情懷尤為重要。

    以深厚的愛農情懷取信于民。對于一個基層干部來說,能否取得群眾信任,關鍵不在于任職時間長短,而在于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掛在心頭。如果在感情上不貼近農民,時時處處只為自己的利益打算,這樣的干部,任職時間再長也難以取得農民信任,這樣的村集體容易一盤散沙。有的村干部雖然任職時間較短,但是一心一意為農民服務,很快就取得農民群眾信任,打開工作局面,所在的村莊出現了可喜的發展勢頭。

    常懷“感恩”之心

    農業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母,中華文化是建立在農業文化的基礎之上生長起來的文化巨樹,中華文化深深打上了農業的烙印。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都是農民的兒子,我們都是黃土地養育起來的華夏子孫。常懷感恩之心就是要不忘根本,就是要充分認識中國農業,大力繼承并弘揚中華優秀農耕文明,發揮傳統農耕文化的優良特質和時代意義,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中國農業獨立起源、自成體系、特色鮮明。農業文明孕育了中華文明,養育了中華民族,推進了歷史發展,也不斷完成著自身的更新換代。從原始農業到溝洫農業,再到精耕細作時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經過7000多年的發展,培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如今,在經歷了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蓬勃發展之后,城市理應承擔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鄉村的責任和義務。

    敬天、惜地、愛農、感恩,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基層干部的基本情懷要求,是實現鄉村振興所必須具備的四個情感基點,也是鄉村基層干部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四者之間互為條件、有機統一,缺一不可、不可偏廢,是實施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主體要件,是激活鄉村振興主體主動性、創造性的關鍵點。從這個角度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就是不斷筑牢、加固愛農情懷的過程。

    (作者為山東省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山東省委黨校中國農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韓冰曦]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优势|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