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傳播與踐行

    【摘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以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必須改變現有傳播中存在的主客體弱化、內容抽象、渠道不暢、環境失衡等短板,構建主體引領、客體參與、內容生活化、途徑多樣化、環境協同化的傳播路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歷史交匯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鄉村振興 價值認同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著眼于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未來五年要讓“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傳播,有助于在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鄉風文明、增進價值認同中,促進鄉村振興,進而推動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能夠引領、助推、驅動鄉村振興

    農村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整合多元化的鄉村價值觀,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領,提升農民道德素養,培養鄉村共同體意識。

    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有助于改變傳統農民“只管自己三分地”,不關心國家大事的小農意識,轉變小富即安、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識,把國家的發展同自我發展聯系起來,不斷增進對國家的認同感、自豪感。正確的國家價值觀可以幫助農民關注和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理解黨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初心和決心,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認同,積極投身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

    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有助于改變傳統農村生活中,基于血緣、地緣形成的熟人和半熟人社會生態,打破鄉村差序格局中的尊卑意識和等級觀念,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農村社會環境,有利于農民突破成規陋習的思想束縛,樹立現代鄉村公共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打破城鄉結構壁壘,把城市優勢資源引向農村,促進城鄉融合,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有助于改變農民因為貧窮落后而萌生的自私狹隘的傳統道德觀念,構建和諧文明的鄉村人文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雖然人們不再會為了日常小事爭吵打架,但依然有農民因為鄰里間的恩怨,阻撓鄉村公路修到他人門口,不利于構建和諧的鄉村鄰里關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現代公民個人價值準則,構建現代公民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為農民在處理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時提供價值引領,同時為鄉村文化振興、農村現代化提供思想基礎、精神動力和文化環境。

    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存在的現實難題

    一是傳播主體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具有理論性、抽象性。傳播者必須要在深刻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才能夠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進行講解。但由于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往往并不是專門的理論工作者,加之實際工作中更看重一些經濟指標,淡化對意識形態的宣傳,他們開展的宣傳活動在具體落實上就容易變成照著文件念的“傳聲筒”式宣傳,這樣一來傳播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二是傳播對象缺乏主體性。主體性是人作為主體在價值追求中表現出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主體性源于主體需要的滿足、自我意識的提升和主體能力的增強。學習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是他們自覺、主動的參與過程,受眾如果只是被動參與就難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產生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三是傳播內容抽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政治文化的集中概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了中華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雖源于鮮活的社會實踐,但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價值體現,其內涵的抽象化表達,容易讓老百姓對其精神理解不全面?,F有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達到了國家、社會與個人在價值目標與行為準則上的統一,構建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但較為冗長、難以記憶。老百姓將其和那些直觀生動、輕松好笑的小視頻、娛樂節目進行選擇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就有待提升。

    四是傳播途徑受限。和城市熱鬧的文化氛圍相比,農村地區人口居住分散,常年居住人口不多,鄉村人文氣息相對冷清。因此,就是宣傳標語,也難以看見鋪天蓋地的文字圖畫、燈光彩繪,更多只是集中標示在村委會或社區活動中心的宣傳欄。而受網絡通信技術以及農民接受信息的習慣限制,農村價值觀傳播也更依賴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雖然這些途徑能夠保證傳播的快速、公開、權威,但這種單向度的傳播其效果相對有限。如果在傳統媒體傳播中完全使用官方語言,傳播內容缺乏通俗性、生動性,就更加難以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春節、國慶等節假日舉行的文藝活動,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機會,但如果利用不充分,不能讓群眾廣泛參與了解,便也難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五是傳播環境失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并非單純的信息輸出,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引領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雖然這一過程需要抽象邏輯的理性思辨,但本質上是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理論化過程。當鄉村依然面臨經濟衰敗、基層干部微腐敗頻現、民生需求難以保障、鄉村治理無法實現的現實狀況時,由于缺乏現實說服力,就難以倡導民眾樹立“富強、民主”的價值觀。面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和沖擊,大量青壯年人群常年外出務工帶來農村人口的空心化,農村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日益猖獗,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人們的傳統倫理道德就容易滑坡,倡導“文明、和諧”的家風、社風、民風就顯得難能可貴。

    構建主體引領、客體參與、內容生活化、途徑多樣化、環境協同化的傳播路徑

    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需要轉變理念,在重視隱形傳播與顯性傳播共同作用中構建多元化的傳播路徑,創造百姓喜聞樂見、潤物無聲的傳播效果。

    發揮傳播主體的引領作用。傳播主體是指傳播活動的發起人和傳播內容的發出者,是位于傳播起點的個人、組織、社會的混合體。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主體以鄉鎮政府、村委會基層組織的黨員干部為主,還包括道德模范、新鄉賢、大學生村官、農民團體等。傳播主體在傳播活動中“傳什么、如何傳、傳得怎么樣”,需要從政治理論素養、業務技能水平和增加社會信任度等方面提高傳播主體素質,增強傳播的感染力、說服力和吸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成為傳播主體,他們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敢拼敢干的創新意識,能夠充分激發農民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情,較好地發揮傳播主體的引領示范作用。而以“最美村支書”“最美鄉村教師”等道德模范樹立的傳播主體形象,就成為民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桿。

    調動傳播客體的參與性。有效的傳播要從“以我為主”,注重“我要說什么”轉向“以受眾為本”,關注受眾“想聽什么”,調動受眾參與的積極性。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要把單純強調自上而下地灌輸黨和政府的政治主張轉變為把黨和政府的政治主張與農民的利益需求統一起來,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參與互動中“因勢利導”,實現教化。由于農民的構成是多元化的,有農村黨員、外出農民工、職業農民、留守婦女兒童等,他們各自的需求有明顯差異。如農村黨員追求先進,普通農民希望致富,青少年群體崇尚自由平等,因此,在傳播時要有意識地有所側重,要讓每一次面對的受眾都覺得“這就是對自己講的和自己應該做的”,在互動參與中產生價值共鳴,并自覺踐行。

    促進傳播內容生活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更需要把抽象的理論內容轉化為人民群眾易懂的道理,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邏輯,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去理解、領悟與踐行。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鎮三元村概括的“合潤三元”價值觀(合心:支部為核、凝心聚力、共筑致富之基;合作:黨員帶頭、多元協作、共謀發展之路;合美:全民參與、攜手奮斗、共創美好家園),就是對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生活化、具象化表達,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很好地發揮了價值引領作用。這表明傳播內容生活化最重要的是傳播話語生活化、大眾化、通俗化,要以人民群眾聽得懂、熟悉的語言作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寓于百姓日常生活中,通過講述人們身邊的致富故事、善人善舉,讓大家口碑相傳、津津樂道、蔚然成風。

    構建多元化傳播途徑。進行全面生動的多元化傳播就是“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發揮“新聞媒體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主渠道作用”,強化傳統媒體,如報紙、書籍、廣播、電視、標語等的常態化傳播。適應網絡媒體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在我國農村網民也達到2.55億規模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如微信、微博、QQ等,構建參與式、互動型傳播平臺。借助“人人都是麥克風、都是搜索引擎”的新媒體,可以把傳者與受者融為一體,形成全民參與、自我教育的傳播方式。充分運用多元化的傳播載體,構建獨特、新穎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如義烏市何斯路村創立的“功德銀行”,很好地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的“知行合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推動建設協同化傳播生態。傳播環境雖然并非傳播本身,但卻是影響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營造有利于傳播效果的制度環境、生產生活環境也尤為重要。一是要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致力于改善和發展民生,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提供堅實群眾基礎。實際上,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地位也更加明顯。二是注重家庭、學校、社區等生活環境的影響因素。利用家庭環境,推進家風、家訓建設,推選文明家庭。利用學校環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不斷加強學校思想道德建設。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推進社區村落文化建設。三是強化制度的保障作用。要通過傳播和貫徹政策、法律等正式制度,明確“什么能做與什么不能做”。建立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非正式制度,督促民眾“什么該做與什么不該做”,發揮制度的獎勵與約束效果,引導人們在理性判斷基礎上的自覺行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華網,2020年11月3日。

    ②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

    ③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

    責編/孫垚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谷漩]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少妇|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2020年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