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學術人生 > 正文

    胡經之:中華美學助力創造美好生活(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核心閱讀

    無論是美的創造,還是美的接受、美的培育,在當今社會都面臨著新變化、新要求。美學應不斷適應這些變化與要求,積極拓展新領域、研究新課題

    美學研究當下的審美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帶動社會文化健康發展

    美學不只是提升自我修養、培育美好人格的為己之學,更是應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規律來創造美好生活的為人之學

    美學要發展,離不開對現實的關懷;美學要創新,必須以問題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適逢新時代新征程,中華美學亟須再出發,緊跟時代步伐,面向當下現實,把握人們新的審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設美麗中國、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出現的新課題。這是中華美學面臨的新形勢,也是發展中華美學的必然選擇。

    把握新的審美需求,引導積極審美趣味

    美學的再出發首先要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深入研究人的審美活動,把握社會大眾新的審美需求。審美是人的精神需要,它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獲得精神滿足。這其中隱含著審美的多層次作用:培養人的審美創造能力,提升人的審美判斷能力,使人在審美中受到教育,促進人自身的發展完善。無論是美的創造,還是美的接受、美的培育,在當今社會都面臨著新變化、新要求。美學應不斷適應這些變化與要求,積極拓展新領域、研究新課題。

    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審美活動遠遠超出了文學藝術的范疇,滲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審美日益凸顯,并逐漸成為常態。在我國,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在上世紀末開始討論,今天仍有必要深入研究,因為這一問題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對美學的深化非常關鍵。

    一方面是審美的日常生活化。審美活動進入尋常百姓家,充實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在逐步審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隨著審美,普通人越來越自覺地追求生活的質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適與愜意。這就要求美學不能只停留在文學藝術領域,而要去探討日常生活的審美問題。要研究怎樣把人類創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設的自然之美引進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體驗提升為審美體驗,引導大眾的積極審美趣味,相應地,也應警惕過度追求享受帶來的一系列生態和心態問題。

    審美變得日常,并不意味著文學藝術的審美作用減弱或降低。實際上,伴隨著日常生活審美化,人們對文藝作品質量、品位、風格的要求也更高了,需要文學藝術進一步提高藝術和審美水平。生活審美和藝術審美相互推動、相互促進,這才是良性循環。美學就是要通過研究藝術審美和生活審美的互動關系,促進這種良性循環,進而推動美學自身的發展。

    進行價值引領,是中華美學的責任擔當

    在文化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美學還應關注廣義的文化,逐漸走向文化美學。當今,文化產品供給日益豐富,文化生活選擇更加多元,審美文化格局也隨之發生改變。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大眾文化、網絡文化等各具特色又互有重合,共同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置身這一文化生態,美學需要進一步深入鉆研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發掘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可以研究近年來主流文化如何汲取大眾文化、通俗藝術之長,探索寓教于樂、雅俗共賞的新表達新方式,從而更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也可以思考,高雅文化的發展如何不滿足于在“古雅”領域取得成就,而是通過對古典藝術、民間藝術的加工轉化,創造出更多“新雅”來。這些都是審美文化新格局給美學提出的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美學研究的是藝術審美還是生活審美,是傳統文化還是網絡文化,都不能離開價值判斷。固然,審美活動和審美體驗以感性見長,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審美活動中的審美判斷,忽略審美體驗中的價值體驗。要知道,藝術創作本就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實踐活動。所以,美學不能沒有價值視角,更不能缺少價值目的。美學研究當下的審美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帶動社會文化健康發展。通過審美進行價值引領,是中華美學的責任擔當。

    聚焦現實中的重要美學問題,按美的規律創造美好生活

    我最早接觸美學是在20世紀40年代,那時我正在上中學,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談美》引發我對文藝作出美學上的思考。50年代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時開始接觸蔡元培、王國維、宗白華等人的美學思想,才逐漸懂得,美學不僅要研究人的美感經驗,還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美的問題,探究美之于人的意義。讀了馬克思的著作之后,我進一步理解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以及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差別,知道其中存在著美的規律,應該按照美的規律去創造。70多年來,我在美學領域鉆研耕耘,見證了中華美學的發展。這些經歷讓我堅信,美學不只是提升自我修養、培育美好人格的為己之學,更是應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規律來創造美好生活的為人之學。

    美學要發展,離不開對現實的關懷;美學要創新,必須以問題為導向。現實的發展推動著中華美學的建構,美學界理應抓住當今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做出新的理論概括。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創造美好生活,當代中國正朝著共同愿景齊心協力地奮斗。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如何用美的觀念振興鄉村?如何提升當代人的精神境界?這些問題都可以吸引馬克思主義美學、當代美學、中國古典美學、西方美學的研究者共同關注,在相互交流對話中促進思考與研究,進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話語體系。

    以這些年方興未艾的生態美學研究為例。生態文明建設正是一個美學大有作為的領域。人不能只在想象中追求“詩意地棲居”,而要真正地付諸實踐,將之變為現實,就離不開馬克思所說的“按美的規律創造”。生態修復,需要美學觀念參照;鄉村振興,需要美學觀念介入;城市改造,需要美學觀念協助;環境治理,更需要美學的參與。生態美學既有自然維度,又有社會維度,還有精神維度,應切實將之作為一個有機體綜合起來研究。相信在這一研究過程中,美學的問題視域將得到極大拓廣,研究方法與理論資源也將得到極大豐富。

    過去一個世紀里,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中華美學精神煥發光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傳統的美學經典獲得新解,美學由“我注經典,經典注我”進入“經典解今,創新經典”的新階段。面向現實,解釋當今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解決美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對經典做出創新性的闡釋,進而創造出新的經典,推進美學的創新性發展。

    美學只有應人民之所需,才能與時俱進。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會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會得到進一步滿足。美好生活必將推動美學發展,而美學發展一定會助力人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為深圳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胡經之   中華美學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日产一卡2卡三卡4卡自拍|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100页|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456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