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多措并舉確保安全降碳

    經濟大家談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鐘茂初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我們必須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點工作,統一思想和認識,扎扎實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2021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防范風險”原則作出了指引:“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

    當前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若干認識誤區

    一是對于“碳達峰”存在認識誤區。一些地方誤以為,既然即將“碳達峰”,那么,在“碳達峰”之前應加大排放,以獲得一個較高的碳排放額度“峰值”基數,進而在這個“峰值”基數上進行碳減排。這種認識的問題在于,沒有認識到碳峰值越大,此后的碳減排難度則越高,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此后的經濟和民生將難以承受碳減排壓力過大帶來的影響。換言之,在碳達峰之前增加碳排放帶來的經濟利益,相比此后碳減排要付出的成本,是得不償失的。

    二是對于“碳中和”缺乏整體性認識。“碳中和”的內涵是:通過持續的碳減排,使得經濟活動中的碳排放量持續下降到能夠被生態系統完全吸納的水平。凡是偏離了“持續碳減排”的說法,都是存在認識誤區的。此外,“碳中和”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只能在宏觀層面討論才有意義,任何微觀主體無從核算其是否達成“碳中和”目標。現實中某些企業自稱已實現“碳中和”或即將實現“碳中和”,他們沒有認識到“碳中和”是一個整體性指標,尤其是沒有認識到,“碳中和”對企業而言就是持續強化“碳排放額度”對其經濟活動的約束,直至整體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三是對于“雙碳”目標與經濟新增長存在認識誤區。一些人認為“雙碳”目標將帶來類似于“改革”那樣促進經濟新增長的巨大效應。但實際上,在“碳排放額度”剛性約束下,各種生產要素不可能出現顯著的擴張,否則就將與持續碳減排的目標背道而馳。增長主要來源于“碳排放額度”使用效率的提升(簡稱“碳效率提升”)。凡是認為“雙碳”目標下將出現更大經濟增長機會的說法,都是違背理性邏輯的。

    四是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碳中和”方面存在認識誤區。在“碳中和”目標下,一些企業、科研機構提出了零碳技術、固碳技術等創新方向。對此,目前研究者僅從技術可能性的角度來認識,而缺乏從經濟可行性角度的考量,沒有認識到,相關技術開發、產業化的投資,必然要擠占“提高碳效率”的技術開發和產業低碳化資金。只有在碳捕集利用與碳封存對于二氧化碳的吸納效率大大超過既有方式“碳效率”改進水平時,才是有效的路徑。當下“雙碳”目標要更多地從前端減排著手,而不宜寄希望于末端治理的技術突破。

    “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如何防范風險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十四五”時期乃至中遠期的重要發展目標。隨著各項政策推進,國民經濟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進展。但在現實發展中,我們應對可能引發的風險提前做好防范。

    第一,針對片面強調發展低碳產業、削減高碳產業的問題,首先,政策支持對象,不應僅考慮產業本身是不是“低碳”“環保”,而要考慮支持該產業發展能否帶來產業鏈整體的生態效率提升。只有能夠整體性地提高生態效率的產業,才應納入“低碳環保產業支持政策”之中。其次,即使本身是高碳產業、高污染產業,只要其為國民經濟所需,且有不斷提升碳效率、生態效率的潛力,也應納入產業政策支持范圍。

    第二,為防范低碳產業無序發展而帶來的風險,建議形成發展低碳產能與削減高碳產能的“掛鉤機制”。以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模應與傳統汽車削減形成聯動關系,在國家層面、地區層面、企業層面,新能源汽車發展規模必須與傳統汽車規模削減掛鉤,這樣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不形成新的產業過剩。全國應根據行業碳減排目標和行業技術替代進展態勢,確定年度及中長期新能源汽車增長總量規模額度與傳統汽車削減額度;各省市區、各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規模額度,應與其傳統汽車削減規模掛鉤。

    第三,為解決單純從生產領域推進“雙碳”目標等問題,建議宏觀政策層面積極探索消費領域的碳減排機制,試點“消費碳額度”(消費碳票)制度。既直接促進消費領域的碳減排,也倒逼消費者的低碳消費轉型,進而倒逼低碳綠色生產方式的轉型。以住房消費為例,“消費碳票”可對居民擁有住房套數、住房面積、選擇綠色低碳建筑、租購選擇等方面起到調節作用,進而引導房地產行業的低碳綠色轉型。在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時,也應同步考慮“消費碳票”交易市場的試點。可先行針對住房的“消費碳票”,進行市場交易試點。試點取得成效后,可以進一步推廣到更多消費品領域,進而普及到多數消費品領域,為全面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探索有效路徑。

    第四,為解決對“雙碳”目標認識誤區導致的相關問題,建議明確“雙碳”相關政策,應以“持續碳減排”為根本目標、“碳排放額度”為核心工具、“新舊產能替代”“全產業鏈碳效率提升”為根本的考量依據。例如,“碳金融”發展的原則是從金融角度促進碳效率較高產能對碳效率較低產能的有效替代,碳金融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的“新舊產能替代”而虛擬化發展。碳捕集、碳封存等技術推廣,應充分考慮其經濟可行性。

    第五,與經濟項目推出前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相對應,低碳環保政策出臺前也應進行經濟-民生影響評估,從而作出經濟-民生-生態的平衡性決策。低碳環保相關的治理,應追求長效機制,一般不作短期性的目標考核,以避免基層部門采取不考慮經濟合理性和民生影響的短促減排措施。

    [責任編輯:王卓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美日韩在线高清|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91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日韩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