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地方】河南蘭考堌陽鎮(zhèn):泡桐花開 琴聲悠揚

    核心閱讀

    昔日鹽堿地,今朝琴聲揚。在河南省蘭考縣,早年用來防風固沙的泡桐樹,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好后,成了制作民族樂器的好材料?,F在,以泡桐為原材料的民族樂器加工行業(yè),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yè)之一。2022年,蘭考被授予“中國民族樂器之鄉(xiāng)”稱號。

    泡桐樹怎樣奏響致富樂章?記者深入蘭考縣堌陽鎮(zhèn),探究當地民族樂器產業(yè)的發(fā)展之路。

     

    漫步蘭考,泡桐成林,琴聲悠揚。

    50多年前的河南蘭考,常年風沙肆虐,防風治沙是頭等大事。歲月變遷,當年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大家栽下的泡桐樹,如今化作一件件美妙的樂器,為蘭考美好生活奏響華麗樂章。

    近日,記者走進蘭考縣堌陽鎮(zhèn),實地探訪音樂小鎮(zhèn)的歲月變遷。

    從家具到樂器——

    一個木匠的大膽嘗試

    堌陽鎮(zhèn)位于黃河南岸,常年受風沙侵擾,風起沙飛,遮天蔽日,“冬春風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勞動半年糠”的諺語在當地口口相傳。

    1962年,焦裕祿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種植泡桐樹,治理風沙、改善環(huán)境。堌陽鎮(zhèn)的干部群眾紛紛響應,鎮(zhèn)上的風沙得到根治。

    上世紀70年代初,蘭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泡桐也漸漸完成了歷史使命。堌陽鎮(zhèn)范場村有技能的村民開始以泡桐為原料從事木材加工,制作風箱等家具出售,木匠代士永也是其中一員。

    長在黃河故道沙土中的蘭考泡桐,制作成板材后紋路清晰,適合做樂器的面板。70年代末,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師傅到堌陽鎮(zhèn)考察泡桐的材質,代士永抓住機會,帶著他們參觀自己的泡桐木材加工廠,成功達成合作協(xié)議。從那以后,泡桐原料源源不斷從范場村運往上海,成為制作音板的原料。

    合作時間久了,代士永有了新想法:“為何我們不直接將泡桐加工制成音板銷往上海?”

    “想法是好,但是咱村里的手藝人沒技術。”不少村民質疑。

    不試怎么知道不行?

    代士永風塵仆仆跑到上海,叩開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大門。被他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的真誠所打動,張連根師傅來到堌陽鎮(zhèn),向村民們教授利用泡桐原木制作專業(yè)音板的技巧。

    從選材、開料、選料教起,張連根講得細致,村民們學得認真。在張師傅手把手教導下,不到半個月時間,村民們就掌握了制作音板的技法。

    自此之后,從堌陽鎮(zhèn)產出的音板源源不斷運往上海,村民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伴隨音板的銷量不斷擴大,代士永又萌生了生產樂器的想法:“樂器附加值高,利潤回報大,村民的收入還能提高。”

    代士永又一次來到上海,這一次,他又把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徐庭東與張連根師傅一起邀請到堌陽鎮(zhèn)。在他們的傳授下,村民們開始學習制作琵琶、古箏等樂器。

    1988年,代士永創(chuàng)辦了河南蘭考堌陽鎮(zhèn)福利樂器廠。短短幾年時間,他們制作的古箏、琵琶便得到了市場認可。堌陽鎮(zhèn)范場村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學習用泡桐制作民族樂器,一個個小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經過40多年的發(fā)展,堌陽鎮(zhèn)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小鎮(zhèn),截至目前,堌陽鎮(zhèn)共有民族樂器生產企業(yè)187家,全鎮(zhèn)年產各類民族樂器70萬件,產值達18億元。

    從制琴到懂琴——

    一顆匠心的幾代傳承

    黃昏時分,步入范場村,路途平坦,窗明幾凈,村莊道路旁懸掛著各式樂器元素的裝飾品。尋聲徐步,走入一間小院,悠揚的古琴聲在空中回蕩,余音松沉曠遠,仿佛清風拂面。

    小院深處,徐亞沖端坐古琴前,手指輕挑銀弦。

    今年30多歲的徐亞沖,是土生土長的范場村人。上世紀90年代,范場村家家戶戶學做樂器,徐亞沖的父親也在村里創(chuàng)辦作坊,制作古琴、古箏、琵琶等樂器。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開始學做琴。

    眾多樂器中,徐亞沖對古琴情有獨鐘。制琴,更要懂琴。做琴間隙,他從簡單的音律學起,向琴坊的老師學習如何彈奏古琴。

    不多時,曲罷,記者跟隨徐亞沖步入后院。

    徐亞沖將一塊音板放于桌面,手握銼刀在凹凸的木紋間來回游走,為古琴挖制槽腹。槽腹結構決定古琴音色,對古琴音量、音質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影響。徐亞沖眼睛緊盯槽腹,一絲不茍,耐心挖制。

    一把古琴,200多道工序,紛繁復雜,選材、削面、挖腹、合琴、上灰……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馬虎不得。

    相比于年產幾千臺的流水線,徐亞沖一年只能做十幾張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他制作的古琴音色與品質上乘,許多音樂演奏家紛紛慕名來求購。如今,他制作的琴能賣到上萬元以上。

    “民族樂器的制作在于技藝,技藝要靠傳承。”如今,徐亞沖也收了幾名徒弟,希望這份做琴的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從作坊到產業(yè)——

    一個富民的產業(yè)集群

    “今年訂單量大,海外訂單增長明顯。”早上9點剛過,堌陽鎮(zhèn)音樂小鎮(zhèn)商業(yè)街上熙熙攘攘,逐漸忙碌起來。來到商業(yè)街中段,步入焦桐樂器門店,負責人馮磊電話不斷,正忙著接洽訂單。

    店內,古箏、琵琶等各式樂器整齊擺放,不時有外地客商走入店內,撥動展區(qū)內的樂器琴弦,聽音色、看品相。“堌陽鎮(zhèn)民族樂器產業(yè)集群的品牌打得響亮,今天特意來考察產品。”來自天津的孫嘉怡打算在當地開一家琴行,專程來堌陽鎮(zhèn)挑選產品。

    集群效應,讓堌陽鎮(zhèn)的樂器生產企業(yè)逐步走上了專業(yè)化、精細化、產業(yè)化的道路。然而,產業(yè)化的轉型也非一蹴而就。

    進入90年代,范場村的樂器產量越來越多,但單一的銷路難以消化產量的增長,許多樂器生產者紛紛從范場村走出,來到鎮(zhèn)上集資興辦工廠。

    2007年,蘭考縣政府牽頭成立蘭考樂器行業(yè)協(xié)會,范場村走出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yè)帶動全縣企業(yè)積極參與,協(xié)會制定章程、規(guī)范行業(yè)行為、協(xié)調企業(yè)生產,形成行業(yè)發(fā)展合力。

    如今,范場村內,依然保留大量傳統(tǒng)的樂器生產工作作坊,各式工作室特色鮮明,像徐亞沖這樣的匠人依然堅守于此,傳承傳統(tǒng)技藝,走高端化手工定制路線;鎮(zhèn)上的產業(yè)園內,機器轟鳴,現代化的樂器生產流水線忙碌不停,一臺臺樂器從這里批量產出,銷往海內外各地。

    2019年,蘭考縣投資20億元,在堌陽鎮(zhèn)建造占地面積321公頃的蘭考縣民族樂器產業(yè)園區(qū),壯大民族樂器產業(yè)集群。16座標準化廠房錯落有致,10余家企業(yè)入駐廠房,涵蓋樂器制作、電商、物流、配件加工等功能。

    蘭考焦桐樂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將自己的生產車間搬到了產業(yè)園內。“在門面簽訂的訂單可以馬上在園區(qū)轉入生產。”廠房距離音樂小鎮(zhèn)商業(yè)街只有5分鐘的路程,馮磊直言,“前店后廠”模式極大提高了生產銷售銜接的效率。

    步入焦桐樂器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趕制一批古箏訂單。工人周金偉將古箏的側板與面板仔細粘黏,將其放入高頻壓膜機中,不到一分鐘,古箏的模坯便做好下線,進入下一個工藝環(huán)節(jié)。

    從小跟隨父親學做琴的周金偉2018年來到廠里工作。“工作就在家門口,一個月能掙6000多塊錢。”周金偉直言,產業(yè)集群為當地年輕人帶來了更多就業(yè)機會。截至目前,在堌陽鎮(zhèn),民族樂器產業(yè)直接帶動近1萬人就業(yè),行業(yè)從業(yè)人員達1.8萬余人,一棵泡桐打造成了富民大產業(yè)。

    從工業(yè)到文化——

    一體融合的音樂小鎮(zhèn)

    在堌陽鎮(zhèn),民族樂器元素、民族樂器符號、民族樂器字樣隨處可見。下高速口,車行不到10公里,便來到位于音樂小鎮(zhèn)中央的中國民族樂器博覽館。

    一曲空靈婉轉、清麗細膩的《夕陽簫鼓》旋律從博覽館中廳傳出。在這里,一排箜篌整齊排列,中央音樂學院的崔君芝教授正在為來自各地的箜篌愛好者授課。在音樂小鎮(zhèn),每天都有各式民族樂器培訓班舉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慕名前來,小鎮(zhèn)民樂氛圍濃厚。

    民族樂器產業(yè)集群發(fā)展提升硬實力,音樂小鎮(zhèn)軟實力如何提升?

    蘭考縣提出走特色化發(fā)展的道路,將堌陽鎮(zhèn)打造為國內獨具特色的民樂文化集聚地,按照“產業(yè)+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思路融合發(fā)展,延伸出培訓、研學、演藝等產業(yè)形態(tài)。2021年,蘭考縣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成立民族樂器發(fā)展研究院,旨在培養(yǎng)一批民族樂器制作、演藝專業(yè)技術人才和民樂教師,進一步推進蘭考文藝事業(yè)發(fā)展。

    產業(yè)興,人才聚。不僅僅是音樂愛好者,在音樂小鎮(zhèn),從業(yè)商家也有參與培訓的機會。

    去年,堌陽鎮(zhèn)啟動“箏樂育苗”志愿服務項目,在音樂小鎮(zhèn)商業(yè)街上組織舉辦民族樂器公益培訓活動,培訓對象為音樂小鎮(zhèn)的商戶,每家商戶可選派一人免費學習。3個月的時間里,對樂器演奏零基礎的商戶們漸漸掌握了眾多古箏演奏的技巧和方法,能夠獨立演奏表演類曲目。

    近年來,蘭考縣以音樂小鎮(zhèn)為培訓基地,開展各類樂器演奏培訓班,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同時,積極實施人才引進和系列人才培養(yǎng)活動,全縣現有民族樂器專業(yè)人才達1400人。

    “同學們快看,這是21弦古箏,是60年代的古箏主流形制。”穿過博覽館中廳,來到博覽館內,漯河市召陵區(qū)實驗中學組織八年級學生前來參觀研學,了解蘭考依靠泡桐脫貧致富的歷程。在老師的講解下,孩子們邊走邊看,認識民族樂器,感受細膩精湛的傳統(tǒng)工藝。

    “來到音樂小鎮(zhèn)研學、旅游的人特別多,民族樂器的普及率不斷提高。”講解員胡思穎介紹,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要接待幾十個團隊前來參觀,“大家對了解民族樂器、學習民族樂器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據介紹,2016年蘭考縣興建的中國民族樂器博覽館,展館建筑面積超過3800平方米,共收納有各類古今中外樂器200余件,年吸引游客參觀超5萬人次。以蘭考紅色文旅產業(yè)為依托,范場村傾力打造民族樂器村,目前每年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

    原標題:依靠泡桐種植發(fā)展民族樂器產業(yè),河南蘭考堌陽鎮(zhèn)——泡桐花開 琴聲悠揚(一線調研)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地方   蘭考泡桐   河南蘭考   焦裕祿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久久精品视频99|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老司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99re在线视频精品|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91精品手机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