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突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河南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創新載體抓手,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省委立足打通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最后一公里”,制定出臺《關于創建“五星”支部引領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在全省農村開展“五星”支部創建,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往實里抓、向目標奔。一是拉出一看就懂、上手即干的任務清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和“五大振興”部署,設置創建支部過硬星、產業興旺星、生態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明確5個方面、29項重點任務,讓村黨支部弄清楚應該干什么、怎么干,找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著力點、切入點。二是明確重點突出、簡潔明了的評星標準。對每顆星的評定,既設定高線標準,又劃出底線要求,讓每個村黨支部書記都明白評星就必須干出什么樣的成績、不能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并將創成產業興旺等4顆星作為獲評支部過硬星的前提條件,引導村黨支部把精力和干勁用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上。省委組織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完善評星標準,突出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等重要指標,推動每個黨支部把握重點、對標創建。實行村級自主申報、逐級推薦、分級審核,省市縣不搞層層檢查、不看臺賬記錄,充分運用相關部門統計數據、創建成果、認定結論等,分別審核確定“五星”、“四星”、“三星”支部。三是制定村村有任務、年年有目標的創建規劃。通過召開動員會、觀看微視頻、張貼宣傳欄等多種形式,把重點任務和評星標準宣傳到村、解讀到村,讓干部群眾廣泛知曉“創什么”、“怎么創”、“怎么獎”,鼓勵村黨支部“跳起來摘桃子”,全省4.6萬個村都立足實際明確創星目標。星級支部一年一評、動態管理,不搞名額分配、不搞“終身制”,每年年初縣鄉黨委對每個村的創建方案進行審核,認真分析創建基礎,匯總形成縣鄉兩級年度創建規劃,實行掛圖作戰。2023年,全省農村創成“五星”支部1110個、“四星”支部6349個、“三星”支部18544個,“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達55.49%。
二、建設過硬支部,筑牢鄉村振興堡壘。堅持賦能增效、強基補短,在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上下功夫,持續提升支部創星能力。一是屆中分析強班子。把村“兩委”屆中分析作為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的重要契機,組織縣鄉黨委以“二星”、“一星”支部所在村和軟弱渙散村為重點,逐村分析研判班子運行情況,對26.1萬余名村“兩委”干部逐一“過篩子”,及時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調整不勝任不稱職村“兩委”干部1472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277人,同時把一批素質較高的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充實進村級班子。二是主題培訓提能力。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做實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省委組織部統籌運用省內外優質資源,區分先進村、后進村和軟弱渙散村,分類舉辦示范培訓班6期,其中2期在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舉辦,200名鄉村黨組織書記實地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取真經、開眼界、拓思路、長本領。帶動各地舉辦培訓班350多期、培訓村干部56.5萬人次。組織市縣廣泛開展村支書“擂臺比武”、觀摩交流等活動1200余場次,在競技比拼、交流互學中提升能力本領。三是分類整頓補短板。全面排查認定軟弱渙散村黨支部,不設比例、應整盡整。根據問題嚴重程度和解決難度,分別采取派駐第一書記、工作隊和“成建制派”的方式進行整頓。在2022年整頓轉化2056個村的基礎上,2023年又對2129個村進行整頓,其中派駐第一書記的村1878個、派駐工作隊的村154個,對97個支部書記無人可選、有人難選、工作癱瘓的村實行“成建制派”,從縣級以上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黨員干部3至5人到村重組支部班子,堅持干滿一屆,推動問題解決,并由縣委書記直接聯村、鄉鎮黨委書記直接包村。2023年,在第二批主題教育期間,召開全省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交流、持續傳導壓力。對完成整頓任務的村,設置2年左右的鞏固期,期間駐村干部不撤,聯村縣領導、包村鄉領導、結對單位不變,繼續幫助鞏固提升,努力創成“三星”以上支部。
三、聚焦宜居宜業,落實鄉村振興任務。把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實作為支部建設的試金石和磨刀石,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村黨支部爭星晉級。一是項目牽引、產業富民。認真實施7471個中央財政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和50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項目,指導各地以縣為單位制定項目實施方案,省委組織部會同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逐一審核方案,逐縣反饋意見,確保立項科學、取得實效。以項目所在村為重點,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立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的“雙綁”機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穩定利益聯結,實現集體增收、農民致富。鶴壁市山城區三家村在打造“網紅村”的基礎上,有效利用50萬元財政資金,組織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蜜本南瓜、富硒小米,開辦農產品直播基地,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使一個曾經負債百萬元的貧困村成功蛻變為集體收入20多萬元的新興村。2023年以來,全省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8092個,綁定農戶956.5萬戶,綁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95家,全省60%以上的村明確了特色主導產業,348個村被評定為省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二是突出重點、整治環境。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突出問題,持續深化“治理六亂、開展六清”活動,在全省農村集中治理亂堆亂放、亂倒亂扔、亂搭亂建,開展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溝、清違建、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除衛生死角8.5萬個、清運垃圾700萬噸、整治坑塘6300個。2023年,結合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運處置、村容村貌整治等重點任務,組織動員黨員干部群眾根據本村實際,創建美麗宜居村、環境示范村、整治達標村。新鄉市大力開展農村道路、自來水、污水收集戶戶通和弱電線路規范“三通一規范”工程,全面提升“生態宜居星”創建質效。三是黨員聯戶、創建“三零”。圍繞創建“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村,建立黨員聯戶、干部包片、支部會商工作機制,及時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以村民小組為基礎,將每個村劃分若干網格,由村干部分包網格、分片管理,同時根據黨員數量將村內網格劃分若干微網格,確定1名聯戶黨員,當好政策宣講員、民意調研員、矛盾調解員、致富幫帶員、文明監督員,做細做實網格化管理。組織全省171.4萬名農村黨員、村組干部參與聯戶,做到每戶村民都有1名黨員聯系,就地化解矛盾糾紛58萬起。在防范應對臺風“杜蘇芮”和雨雪極寒天氣工作中,聯戶黨員深入農戶開展排查提醒、宣傳防災減災知識,依托網格加強監測巡查,組織4萬多名群眾轉移避險,實現無一人因災失蹤死亡。四是群眾參與、倡樹新風。通過評選優秀村規民約的辦法,組織廣大群眾同商共議完善村規民約,大力推廣文明積分、道德超市、紅黑榜等做法,深入推進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問題專項治理,教育引導群眾倡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全省新修改村規民約11.3萬條,規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四會”組織16.7萬個,各村普遍制定紅白喜事辦理標準和流程,陳規陋習得到遏制。南樂縣西街關村制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15條標準,對違反規定大操大辦的村民采取有效勸誡措施,推動形成婚喪嫁娶節約辦、文明辦的良好風氣。
四、健全創星機制,扛穩鄉村振興責任。省委書記帶頭抓,五級書記齊上陣,建立完善“五星”支部創建相關工作機制,推動各級各部門真抓實干,確保創建工作走深走實。一是考核督導加壓力。把“五星”支部創建情況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全省述職評議考核會議上,市委書記現場述“五星”支部創建和得分情況,省委書記逐一點評,有效傳導壓力,帶動市縣鄉層層述職點評,壓實創建責任。省委組織部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常態化開展暗訪調研,先后3輪走訪18個省轄市的531個村,對發現的問題公開通報、督促整改。及時出臺“十個防止和糾正”通知,堅決防止創建中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二是部門聯動聚合力。省級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省委組織部牽頭,宣傳、政法、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制定“五星”支部創建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推動省直相關部門圍繞“五星”支部創建部署工作、狠抓落實。市縣兩級均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實行“一星一專班”,每顆星由一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牽頭,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分工推進的工作格局。三是真金白銀激活力。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向村黨支部劃撥黨費5.2億元支持創建工作。省里對2022年成功創建“五星”支部的696個村(社區)通報表揚,并給予每個村(社區)10萬元工作經費獎勵,村“兩委”干部當年基本報酬上浮20%。87名村支書在全省2023年度定向考試錄(聘)用鄉鎮機關公務員或事業編制人員中享受加分政策。市縣兩級分別出臺“四星”、“三星”支部獎勵措施,從政治榮譽、經濟獎勵、項目獎補等方面綜合發力。蘭考縣對創成“三星”以上支部的村,村支書每顆星每月獎勵500元,其他村干部每顆星每月獎勵300元。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充分激發,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明顯增強,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局面更加生動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