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6月18日至19日再上高原,親臨青海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青海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民族團結、共同富裕,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領導干部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來審視自己、提高認識,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嚴”的實際行動,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提高能力、增強本領,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推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的要求,不斷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把握歷史發展趨勢,看清時代發展格局,提升洞察預見能力,推動青海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主動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大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青海,對青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為現代化新青海指明了新方向、標定了新坐標、賦予了新使命。干部干工作、促發展要堅持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辦,經常主動對標對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全局來謀劃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在全球視野中認識青海價值、在時代發展中認識青海責任,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自覺把青海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思考、謀劃、推動,深度融入國家大局。努力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彰顯擔當。隨著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強化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投身現代化建設主戰場,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選準“賽道”加速跑,在自我加壓、爭先進位中,交出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優異答卷。
增強學習本領,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領導干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抓住學習這一基本路徑,不斷增強學習本領,使思想和行動緊跟黨中央精神、時代發展步伐、現代化新青海建設需要。在理論學習中堅定發展信心。以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為抓手,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其思想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感恩之心、奮進之志,把殷殷囑托轉化為擔當實干、建功立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在研究政策中搶抓發展機遇。政策就是機遇,政策都是有窗口期的,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會喪失發展主動。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學好、用好政策的緊迫感,主動加強政策學習,提高政策研究能力,把政策放在全局、長遠、大勢中理解和把握,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找準國家政策落地青海的結合點,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充分發揮青海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努力把政策機遇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真金白銀”。在專業學習中提升履職本領。當前,不少領導干部存在專業知識學習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對最新前沿科技知識存在一些盲點。要保持如饑似渴的學習狀態,做到干什么就學什么、缺什么就補什么,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既向書本學,又向實踐學,努力使自己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家里手、內行領導。
增強科學發展本領,緊扣實際推動高質量發展。領導干部必須牢牢把握實際,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把高原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在著力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上下功夫。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國家代表性和世界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認真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在確保生態安全、促進生態良性發展的前提下謀劃和推進各方面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積極參與國家碳交易市場建設,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渠道,奮力譜寫“兩山”轉化的時代答卷。在積極構建以產業“四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下功夫。建設產業“四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擘畫的藍圖,是青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聚焦“四地”目標謀劃產業發展方向,堅持規劃先行,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在產業“四地”建設上搶占制高點,引導資源要素向這些領域集聚,逐步構建體現特色和優勢、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加快推動綠色算力產業發展上下功夫。深刻把握打造綠色算力產業基地的重大意義、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充分發揮高原資源能源優勢,搶抓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建設和東數“西算、西存、西訓”等重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持續深化“數據援青”,落地一批引領性項目,引進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全面聚合產學研各方力量,協同發力推動綠色算力產業加快發展,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增強改革創新本領,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生機活力。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獲得發展進步的生機活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一場深刻變革,領導干部必須進一步增強改革創新本領,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著力解決高質量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發展活力。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思維禁錮和觀念壁壘,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積極推動創新、支持創新、引導創新,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全面落實重點改革任務。深入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著眼發展所需、民心所盼,特別是聚焦最緊迫最突出的難點堵點問題,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力度,扎實推進經濟、生態、社會等重點領域改革任務。聚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落實落地助企惠企政策,讓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民營企業脫穎而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落實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制度,全面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卡點壁壘,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對國內外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企業了解真實情況,開展常態化和精準化幫扶,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實做細,真正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和“雨中打傘”的貼心,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進一步增強駕馭風險本領,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準確識別風險。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積極發現新問題、研究新情況,對各種不同來源、不同領域、不同形式的風險,進行系統整理分析和精準辨識,特別是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科學預見發展趨勢的能力,做到“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科學預防風險。堅持底線思維,未雨綢繆,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重大突發性風險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加強對風險隱患的預測、預警、預防,著力構建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深入研究追蹤風險的態勢、環境和機理,做好應對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的預案,加強應急處突演練,確保關鍵時刻頂得上、靠得住、打得贏。妥善化解風險。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動權,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在有效防范化解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風險上見真章,從而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凝聚起戰勝困難和挑戰的強大力量,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系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行政學院)校長(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