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著力營造潛心鉆研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人才是創新的主體,近期帶給我們諸多科創震撼,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登上央視舞臺,到開發DeepSeek的中國AI公司成為現象級企業,這背后離不開一批開拓進取、著力創新的人才團隊。組織部門作為人才之家,需從土壤培育、平臺支撐、服務保障等方面“深度求索”人才創新密碼,讓人才“想創新、能創新、敢創新”,推動人才科創成果競相涌流。
厚植沃土,激活創新“驅動力”。一粒創新種子的破土發芽,離不開適合的優質土壤,對人才來說,也離不開具有針對性的成長環境和支持政策。近年來各地陸續推出錯位出圈、“C位”出彩的政策“殺手锏”,往往兼顧“前瞻性”和“實效性”,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地方產業規劃、人才需求導向等,引導人才從中找準創新點。就地方而言,需整合人社、科技、財稅等單位政策,推動人才政策文件有效集成,在機制、服務上協同聯動,合力助推落實。選樹多領域創新典型,增強示范引領性,挖掘科技人才、企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領域創新標桿,在給予榜樣人物實質性支持、形成“榜樣-激勵”閉環,注重創新案例“真實性”和“可復制性”的宣傳,突出創新路徑的參考價值。
集聚資源,搭建創新“賽馬場”。實踐是創新成果的“煉金石”,好的平臺載體能夠為地方匯聚創新資源,檢驗項目發展質態,更是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的核心抓手。建設創新舞臺,積極引進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物理空間+資源網絡+產學研合作”的多維聯動,形成“資源整合-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打造孵化體系,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載體,為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地、資金支持、創業指導等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舉辦交流活動,定期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項目路演、沙龍等活動,針對重點產業舉辦垂直領域賽事,打造“活動+賽事”品牌,促進人才交流合作,激發創新靈感。
做優服務,強化創新“硬支撐”。人才創新活力的激發需要好的服務來“保駕護航”,組織部門作為黨管人才的重要職能部門,要細化服務內容,為人才大膽創新“兜底”。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為人才提供“一對一”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加強高層次人才住房安置、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務”;為青年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等“起步支持”;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培訓、資格認證等“上升階梯”,解決人才創新之路的“后顧之憂”。創新服務方式,借鑒各地“人才碼”“人才公園”“人才服務券”等創新政策,提高人才服務的效率與便利,彰顯本地人文關懷,讓城市創新生態和人才創新動能互為注腳。(作者:陳嬌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