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不是不要管理,而是要更加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秉持建設服務型政府理念,從“一枚印章管審批”到杜絕“奇葩證明”,從“越來越薄”的惠企政策匯編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事實證明,助企服務的生命力在于落地見效,為企業“薄”材料、“減”流程,實則是為企業“免”包袱、“減”負擔,更是為企業添便利、增活力。
材料厚度減下去,信息密度提上來。好的政策解讀,不是內容越厚越好,而是有效的信息量越多越好。只有讓企業真正讀懂用好政策,政策幫扶才能落到點子上,助企工作才能干到關鍵處。要將“大塊頭”文件轉化為“小而精”的解讀,把專業術語轉換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將繁雜條款歸納為清單、案例、示意圖,精準回應企業“想知道什么”和“怎樣快速找到答案”的核心關切,加速推動政策紅利精準“滴灌”企業。
辦事門檻降下去,服務效率提上來。要想“真刀真槍”把助企服務開展好,首先從降低辦事門檻入手,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變“坐堂等群眾”為“干部送上門”。一方面,要搭建政策服務“直通車”,健全完善政策解讀平臺、熱線、咨詢窗口,確保企業訴求“零時差”響應、疑難困惑“全鏈條”解答。另一方面,完善服務前移機制,精準繪制“企業畫像”,“量體裁衣”推送信息,點對點為企業發展“把脈開方”,讓惠企政策真正成為助企發展的“及時雨”和“助推器”。
行政干預少下去,營商環境優起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涉企檢查的成效,就是體現營商環境水平的直觀指標之一。要敢啃“硬骨頭”,理機制、疏脈絡,企業無事時不打擾,有事時有求必應、有需必幫,積極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讓企業輕裝上陣謀發展,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作者:陳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