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業務監管工作是國有企業監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國有企業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從國有企業政策性業務違紀違法案件中可看出,站位不明、學習不深、宣傳不力、隊伍弱化、監管缺位是導致監管工作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如何做好新時代國有企業政策性業務監管工作,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重要課題。
不斷提升政治站位。政治屬性是國有企業的根本屬性,講政治是第一位要求。努力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形勢、分析問題、謀劃工作,深刻認識到政策性業務和市場化業務的明顯區別,在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展現政策性業務的責任擔當。一是以實際行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時刻牢記業為誰興、言為誰立、功為誰建,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始終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忠誠踐行者。二是在“兩個大局”中提高站位。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定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三是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在履行政治責任中樹標桿、做主力,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定不移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加強政策性業務學習。真正掌握政策性業務精神、規定和要求,熟悉政策性業務規范、流程和操作,成為相關領域的行家里手,是做好政策性業務監管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強政策性業務的學習,才能熟練掌握專項知識常識,更加精準地把握國家政策精神及要求。一是深刻認識到政策性業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監管工作水平,是勝任工作的必然要求。從主觀上、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政策性業務是本職的事、分內的事,自覺養成學習政策性業務的習慣,做到自覺學懂、主動學懂,使學懂弄通政策性業務成為第一本領。二是深刻理解學習政策性業務的過程,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在“常”上下功夫,建立督學、獎學、評學等長效機制,讓學習政策性業務成為工作常態。在“熟”上下功夫,做到對政策業務了如指掌、爛熟于心、嫻熟運用。在“精”上下功夫,精準掌握政策性業務、正確實施政策性業務、深入發掘政策性業務。三是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做好監管工作的素質和能力。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源與出發點。強化使命責任擔當,在專業領域狠下功夫,用政策性業務能力提升促進工作落實,這樣在實際監管工作中才能對真正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不被監管對象蒙蔽,做到專業化監管。
大力開展政策性業務宣傳工作。事前精準制定“宣傳按需開展,受眾高效覆蓋”方案,深入開展政策性業務宣傳工作,引導大家認識到政策性業務的特殊性和專業性,確保各項政策落地生根。一是組建業務宣傳團隊,有條不紊開展政策性業務宣傳培訓,專題研究政策性業務落實要點及政策邏輯,結合本公司本部門實際,細分各項政策的宣傳細節,確保宣傳落實落細。二是做好宣傳預案保障宣傳流程順暢。為幫助大家迅速準確地判斷哪些政策性業務與己有關,按照行業規模、主營業務,為不同需求部門、主體量身定制政策性業務“大禮包”,開展精準推送。三是緊跟宣傳需求做到精準宣傳。針對政策性業務的密集出臺,緊跟宣傳工作需求,針對關注度高、訴求集中的業務,堅持“一政策一方案”,制定宣傳培訓課程,制發宣傳折頁、設計圖解等宣傳產品,確保政策性業務精準宣傳。
著力建設政策性業務監管隊伍。按照“人崗相適、人事相宜、能上能下”選人用人標尺,優化組織架構,加大交流力度,全力打造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監管工作隊伍,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一是健全用人機制。著眼當前和事業長遠發展需要,堅持以培育為基礎,以選好用好為根本,以從嚴管理為保障,積極構建選、育、用、管的培養選拔工作機制,公開、公平、公正選拔任用政策性業務監管隊伍,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二是構建培育機制。加快后備人才培養,開展多層次人才選拔,通過競爭性演講、監管工作業績展示,將業績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優秀監管人才選拔出來。分層面制定培養計劃,通過將年輕干部放到基層實踐鍛煉、將基層業務骨干選拔到總部跟班學習的“雙通道”培養,形成了管理+實踐的良性循環,為干部隊伍專業化、年輕化做好儲備,保障后備干部隊伍的活力。三是建立能上能下機制。修訂監管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制定監管人員鼓勵激勵實施辦法、監管人員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及監管人員能上能下實施辦法,樹牢用人導向,打破常規,暢通渠道,加大監管人員考核考評,明確監管人員培養成長通道。
扎實履行監管工作職責。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一定要聚焦中心任務,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政策性業務監管工作的規范性、權威性。不斷強化監管工作職能監督,努力推動各部門抓好各自領域的監督,高質量開展好政策性業務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每次檢查取得實效,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注重吸收好的經驗做法,構建長效機制。比如在政策性糧食監管領域,通過每年一次的全國大檢查行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固化好的經驗做法,形成長效機制,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一是進一步前移監管關口。緊扣政策性業務的重點人和重點事,聚焦重點崗位、重要環節,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都要發力,跟進監督、嵌入監管,善于從干部職工反映強烈的事項中探查問題、從經營管理呈現的異常中深挖隱情,對相關問題早發現早糾治。二是貫通協同形成監管合力。用好各種監督手段,加強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審計監督、職能部門監督的貫通協同,在協調聯動、信息共享、推動整改方面實現“最大公約數”。三是著力做好監管的“后半篇文章”。充分運用監管、辦案成果,對企業權力運行、制度建設、流程權限、監督制約等要素進行全方位檢視,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內部監管工作機制和流程,不斷提升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構建國有企業政策性業務的長效監管機制。大力開展警示教育行動,對監管成果及時總結,召開警示教育大會,使監管成果真正落細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