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建立統一規范的碳足跡管理體系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會議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圍繞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學習時報高端智庫版進行深入探討。

    從標準到應用:構建面向全球的碳足跡管理體系

    熊小平 常紀文

    碳足跡是從全生命周期核算不同產品或服務的累計溫室氣體排放量,涵蓋原料開采、加工運輸、最終消費和廢棄物處理整個供應鏈。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基礎工作。為了全方位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要加強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為了落實這一系列要求,有關部門先后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對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等作出安排,為我國加快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量身定做”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加快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必要且迫切。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日趨活躍、國內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背景下,我國正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階段,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既必要也迫切。

    首先,這是加快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的政策要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就需要構建一整套碳排放管理政策體系。在初步建立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框架基礎上,需要秉持系統思維,將各方面、各環節的政策要件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度結合,推出一批能落地實施、能見成效的具體政策和機制。在這些政策和機制中,統籌建立一套各行業協調、各環節銜接的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最基礎的工作。這個管理體系包括不同行業產品的碳排放核算的方法標準、碳排放因子庫等基礎要件,支撐企業排放信息披露、綠色金融項目評估、碳標識認證、綠色采購等實際應用,為精準化推進碳減排工作提供重要助力。

    其次,這是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時代期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在綠色低碳的技術服務供給側已經具有相對領先優勢,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階段性重點轉向消費側。從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看,順應數字化、綠色化、低碳化消費趨勢,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綠色低碳管理協同聯動,以創新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在國內外培育智慧家居、低碳產品等新型消費增長點,以品質提升激活消費潛能。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促進機制,讓國內外消費真正成為驅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為此,必須加快建立完善與國際規則銜接的中國產品和服務碳足跡管理體系,差異化呈現不同生產技術方法和工藝流程的實際降碳效果,為整個供應鏈企業或者產品最終消費者主動選擇綠色低碳產品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最后,這是積極參與和應對國際綠色低碳競爭的迫切需要。當前,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正逐步與國際貿易規則掛鉤,一些國家針對部分進口產品或服務的碳排放量征收稅費。如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2026年開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將對出口到歐洲的部分工業產品按照碳差價征收關稅。《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要求,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我國碳足跡較高的產品將處于競爭劣勢,一些產品在未來可能難以進入歐盟市場。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有助于我國的產品和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降碳工作,有效應對國際涉碳貿易壁壘,保障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還有利于積極參與國際相關標準規則制定,提升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標準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我國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已取得積極進展。在綠色低碳轉型要求下,各部門圍繞碳足跡管理體系相關標準體系、認證體系、數據庫支撐以及相關地區行業試點等開展了大量工作,國內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在核算標準制定方面。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填補了國內產品碳足跡核算通用標準的空白,為各方研究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提供了指導;《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為推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研制提供了方法支撐;《產品碳足跡產品種類規則光伏組件》等部分行業標準發布,為我國“新三樣”之一的光伏組件碳足跡核算提供了依據。

    在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建設方面。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牽頭建設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第一版于2025年1月正式上線運行。這個數據庫不僅可為社會各界準確、協調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提供基礎數據支持,還可以有效降低全社會碳排放核算成本。國內部分高校和企業建立了中國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CLCD)、天工數據庫等綜合因子數據庫,汽車、電子產品等行業企業建立了自身的生命周期單元過程數據庫,為相關行業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完善打好了基礎。

    在碳標識認證方面。2024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的通知》,并于2025年1月評審并公布了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的最終結果,試點名單涉及25個省級行政區及鋰電池、光伏、電子電器、鋼鐵、紡織品、電解鋁、木制品、輪胎、水泥、磷銨等10類重點產品;2025年3月,國家認監委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明確了認證機構、認證人員、認證程序和模式等基本要求和規范,標志著國家層面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在政策實施方面。2024年12月,財政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提出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國家電網等部分中央企業印發《綠色采購指南》,將供應商產品碳足跡要素納入招標評價體系,推動供應鏈的綠色轉型;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也積極跟進出臺措施推進碳足跡管理,如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印發了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意見或方案,山東、浙江、云南、廣東等地制定了開展碳足跡核算或評價的重點行業以及產品目錄清單,建材、電器、食品等多個行業已經開展了產品碳標簽相關實踐。

    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要著力補短板。建立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立足于國內外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際需要,也要與現有工作基礎有機結合。針對當前存在的核算標準體系不完整、基礎數據庫影響力不足、體系化推動能力不夠等短板弱項,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能力、做好統籌,為“十五五”及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更強大助力。

    一是加快推動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建設。一方面,面向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領域,以基礎能源、交通運輸、大宗原材料、重點外貿產品等為重點,把握好工作節奏分步推進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不同供應鏈環節的覆蓋范圍,將消費規模大、減排潛力高的行業產品漸次納入。另一方面,應針對當前不同標準協調銜接不足等問題,按照突出統一、實用、系統化的要求,立足國情做好產品碳足跡國際通用核算方法和標準的本地化工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研制,著力提高行業標準的規范性和一致性。

    二是加快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碳足跡因子數據庫。由于碳足跡因子數據庫或者空缺或者不具權威性和影響力,一些行業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往往采用國外數據庫核算碳足跡,導致高估我國產品或服務的碳排放量從而影響出口競爭力。下一步,宜參考國際相關數據庫建設經驗,對國內企業、行業、部門、研究機構等不同數據資源加強整合,統籌建設重點能源品種、基礎原材料等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提高數據庫數據的代表性、透明度以及與國際相關標準的兼容銜接,提高國際認可度和國際可比性。同時,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和管理系統,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數據安全性,建立定期報送和更新發布機制,確保數據的及時性。

    三是加快提升碳足跡核算、認證等關鍵環節的能力水平。碳足跡核算、產品認證等環節的能力支撐也是需要加快補足的短板。由于相關工作起步晚,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部分行業企業碳排放的計量、核算和記錄統計體系距離實現數據準確溯源仍有較大差距,有的企業或咨詢認證機構對相關規則細則的理解也不夠準確。下一步,宜加強產品碳足跡信息披露平臺建設,提升數據質量管理和檔案整理等相關工作的規范性,加大產品碳足跡監測、核算、評價、核查、認證、信息披露等專業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快拓展碳足跡的國內外實際應用。目前,許多消費者和生產者對碳足跡的概念與重要性認識不足,低碳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接受度也不高。碳足跡需要在實際應用中提升關注、增進理解,在“干中學”,加強與綠色金融、碳普惠、政府綠色采購等機制的銜接。下一步,宜將產品碳足跡要求明確納入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評價體系,在政府綠色采購標準中優先納入已出臺碳足跡核算國家或行業標準、數據基礎較好、碳足跡可比性強的產品。鼓勵供應鏈鏈主企業主動將碳足跡納入供應鏈管理,帶動供應商上下游協同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實現產業鏈協同降碳。此外,鼓勵金融機構將碳足跡管理納入授信條件,出臺與碳足跡掛鉤的貸款制度;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業強制性和自愿性披露碳足跡相結合的制度,不斷提升企業開展碳足跡核算與管理的積極性。

    五是加強國際對話交流與規則標準的相互銜接。推動跨國貿易的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重要方向,也是將我國供應端技術產能優勢向國際競爭優勢轉化的重要路徑。下一步,我國宜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溝通與對話,參與有關貿易規則和氣候規則談判,建立與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規則接軌的碳排放標準認證體系;加快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碳排放認證機構,并與主要貿易伙伴建立碳足跡認證機構資質互認機制;引導和推動出口企業按照地區規則或國際標準,逐步開展碳足跡核算評價,提升出口產品和服務的低碳競爭力;引導外向型企業加快建設產品碳足跡數據管理制度,全面梳理風險隱患,建立數據安全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和產業安全。

    (作者分別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氣候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長)


    市場引擎驅動形成碳治理新范式

    張紀兵

    碳足跡是衡量人類活動中釋放的或是在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累計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總量。我國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既是履行“雙碳”目標承諾、應對全球氣候治理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抓手。

    近年來,我國在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上加速布局。國務院2021年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要求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相關部門隨后出臺《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提出構建覆蓋電力、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碳核算體系。目前,國家已發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等24項國家標準,并在107個行業試點企業碳排放數據在線監測。從實際進展情況看,一些重點行業已實現率先突破,尤其是鋼鐵、電解鋁等行業已建立碳足跡核算指南;從數字化平臺建設情況看,全國碳排放統計核算系統完成基礎架構,2000余家控排企業實現數據直報;從標準銜接角度看,國內核算標準正與國際標準對接,光伏等出口導向產業率先開展產品碳標簽認證。但體系完善仍面臨著基礎數據不全、核算方法待統一、部分企業積極性不高等挑戰。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是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一項總體要求。目前,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為碳足跡管理體系高效運行的核心引擎作用,通過靈活的價格機制、競爭壓力和資本導向,動態優化資源配置,激發企業減排動力,高效引導企業和社會主動減排。

    推動多方形成更具生命力的標準制度。市場驅動的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具有動態適應性和實踐導向性,其生命力源于多方利益主體的深度博弈與技術迭代的快速響應。相較于政府主導的“一刀切”模式,市場化標準更能貼合行業實際需求。國際碳足跡標準如溫室氣體核算體系雖提供通用框架,但在具體行業落地時仍需本土化適配。要推動企業角色轉換,從被動執行者轉為主動共建者,尤其是發揮龍頭企業的牽頭作用,推動行業數據庫建立,在供應鏈中對供方進行技術標準約束,倒逼上游供應商采用統一核算方法。第三方機構則通過技術創新增強標準公信力,充分參與各級標準的建立,確保碳標簽認證的透明性,降低企業跨境認證成本。依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碳邊境調節機制等機制,推動我國碳足跡核算標準的國際互認,倒逼中國企業加速對接國際標準,通過市場選擇實現優勝劣汰。

    推動企業在“雙碳”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在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市場競爭能夠極大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需繼續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調控機制,通過碳定價,將碳排放的外部成本轉化為企業的內部成本,倒逼企業核算碳足跡、優化生產流程、進行技術革新。同時,著力倡導綠色消費,推廣低碳技術產品,激勵企業研發高附加值減排技術搶占市場先機。技術商業化進程亦因市場激勵而加速。如綠色金融通過資本定價放大創新效應,2023年全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債券發行量達1.2萬億美元,低碳技術企業融資成本較傳統行業低2——3個百分點。未來應繼續強化碳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動,探索碳積分證券化等工具,進一步降低技術轉化門檻。

    推動實現產業鏈協同效應。產業鏈減碳的本質是市場權力重構。龍頭企業憑借采購話語權,可將碳管理要求逐級傳導至上下游,所以需抓住龍頭企業這一關鍵主體,通過綠色采購加分等方式增強企業轉型動力,并使其將訂單配額等資源與供應商減排效果相鏈接,形成產業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協同減排效應。消費端偏好會倒逼供給側的低碳產品供給,要積極推動個人碳賬戶建設,激勵消費者選擇碳標簽認證商品,將綠色消費行為轉化為碳積分進而兌換綠色有機食品、騎行卡、代金券等,推動企業將碳足跡管理從“合規負擔”轉為“競爭優勢”。協同效應還體現在技術外溢與設施共享上,如截至2024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已有6艘能夠使用甲醇的雙燃料船舶投入運營,并且繼續訂購了18艘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中遠海運同步研發氨動力雙燃料發動機,形成航運脫碳技術生態。未來需繼續通過市場化協作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當然,市場主導作用的發揮也離不開政府引導。政府的角色應從“規則制定者”轉向“生態共建者”,在數據互通、跨境互認等環節提供制度保障,最終形成“市場驅動為主、政策托底為輔”的碳治理新范式。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環境與有機食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數據質量是碳足跡管理的基石

    唐杰 徐上

    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部署。碳足跡通過量化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關聯,將生態環境影響轉化為可測量、可比較的數據指標,重塑從“誰排放誰負責”到“誰消費誰負責”的責任體系,進而倒逼技術創新、政策優化與行為變革。數據質量作為碳足跡管理的核心基石,直接決定核算結果的科學性、政策設計的精準性、市場機制的公正性以及國際合作的互信性。

    數據質量是碳排放核算科學性的基礎。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是碳排放核算的生命線。精準、完整的數據能夠確保碳足跡計算結果的科學性與可比性,為制定減排路徑、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據。數據偏差或缺失將導致核算失真,誤導企業綠色轉型決策,削弱減排行動效能,甚至引發資源浪費。當前,我國正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精準的碳排放數據不僅是企業優化生產流程的依據,更是政府制定行業標準、實施科學監管的前提。唯有夯實數據質量,才能為“雙碳”目標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確保綠色低碳轉型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數據質量是影響政策制定與監管效能的關鍵。政府在制定減排政策、設定行業標準及實施市場監管時,高度依賴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若數據存在誤差或不統一,可能導致政策靶向不清、執行不力,甚至引發政策失靈,阻礙綠色發展進程。例如,行業碳排放數據的統計偏差可能誤導資源配置,削弱政策協同性和有效性。反之,高質量數據能夠提升政策設計的精準性與監管的系統性,通過規范市場行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政策高效落地。這不僅有助于加快“雙碳”目標實現,還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制度環境。

    數據質量是市場機制公正性與綠色金融活力的保障。在市場層面,碳排放數據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綠色競爭力與市場機制的健康運行。高質量的數據能夠確保碳交易市場的公平性與透明度,避免虛假數據引發的市場扭曲,維護交易機制的穩定性和公信力。同時,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碳排放數據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機構在評估綠色項目、發放綠色貸款或債券時,常以碳排放數據為重要依據。數據質量不高將削弱融資信心,導致資源錯配,抑制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升數據質量,有助于激發企業綠色創新活力,推動綠色金融健康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數據質量是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與維護國家利益的支撐。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碳排放數據質量是我國參與規則制定、維護國家利益的關鍵。隨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國際貿易規則的實施,全球市場對碳排放數據的透明度與真實性要求日益嚴格。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不僅是企業應對出口壁壘、降低貿易摩擦的“通行證”,更是我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增強話語權、維護信任度的基礎。若數據質量無法滿足國際標準,企業可能面臨市場準入限制,國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主動性也將受限。高度重視數據質量,有助于對接國際規則、提升我國碳排放數據的全球認可度,為推動全球綠色合作、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支撐。

    因此,數據質量對碳足跡管理至關重要。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我國還面臨著供應鏈復雜導致的數據采集困難、行業標準不一造成的數據不可比、部分企業數據造假以及監管核查機制不完善等挑戰。這些問題制約了核算的準確性與政策的協同性,對“雙碳”目標的實現進程形成了一定阻礙。為此,需通過制定統一的核算標準、應用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提升數據采集效率與可信度、健全第三方核查與問責機制等綜合舉措,切實提升數據質量。唯有夯實數據基礎,才能破解發展瓶頸,為科學核算、精準政策、公正市場、國際合作提供堅實保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

    (作者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智慧治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潘旺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18|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a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