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八項規定的剛性約束到高質量發展的柔性引領,從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到大力選拔新時代好干部……組織工作的深層價值在于:它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激發社會活力的“最先一公里”。讓黨和人民滿意,是組織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不懈追求的目標。唯有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加強思想引領,以開放包容的格局推進改革創新,以砥礪前行的堅持鞏固基層建設,才能書寫新時代新篇章。
固本培元,建章立制,以思想引領彰顯組織“表現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近期,全黨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既是鞏固黨紀成果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時代組織建設的“必修課”。組織工作涵蓋基層黨建、干部人才等各方面,涉及黨的執政根基、民生福祉、群眾利益。因此,組工干部要把講政治、學思想作為第一要求,堅持不懈強化理論武裝,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要全面落實“一體推進學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經常”,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彰顯組工紀律,弘揚組工文化,擦亮組工“金字招牌”。
守正開拓,追求卓越,以改革創新激發組織“生命力”。改革是進步的途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各領域科學謀劃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應爭當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排頭兵。一方面要強本領。組織部門必須深入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組織職能、凝聚組織力量、落實組織擔當,將理論學習與基層調研、問題整改深度融合,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促創新。數字時代,組織工作應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牽頭搭建“智慧黨建平臺”,實現黨務公開、民意收集、訴求響應“一鍵觸達”,為組織流程再造提升治理精準度,催生治理范式的革命性突破。
以民為先,強基固本,以基層建設強化組織“公信力”。基層是工作的重心。“辦好老百姓的事,關鍵在黨支部。”當組織工作從“物理整合”轉向“化學反應”,才能真正激活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完成“治理共同體”的生動詮釋。貴州黔東南州通過“村寨黨支部+產業合作社”模式,將黨組織嵌入鄉村旅游、非遺保護一線,既解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資金難題,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通過“黨建+鄉土資源”模式,以組織網絡整合分散的治理主體,形成“黨支部吹哨、部門報到、群眾參與”的協同機制,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多元精細、執行見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因此,要加快探索符合基層實際的治理路徑,充分尊重基層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通過做實“微服務”、凝聚“大合力”,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走深走實。
(浙江紹興市越城區陶堰街道辦事處 孫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