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泰山挑山工不敢在“快活三里”久留的故事,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越是爬坡過坎越應咬定青山,乘勝前進改作風。“快活三里”是泰山半腰的一段平路,游客喜歡在此歇腳,但挑山工卻不敢停留太久,一旦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更困難了。作風建設也是這個道理,黨員干部想歇腳,在思想上就容易懈怠。因此,我們要從泰山挑山工身上學到他們的“硬脊梁”、“精氣神”和“鐵腳板”,才能抵御思想之墮,攀上泰山之巔。
泰山挑山工一次要挑100多斤的擔子,走7公里多的陡峭山路,我們的黨員干部要捫心自問是否有這樣的“硬脊梁”,是否有這樣的政治能力去應變紛繁復雜的工作局勢。各級領導干部要像挑山工一樣,自覺不斷練就“硬脊梁”,在提升政治能力上下苦功,堅持守正創新,用好讀書班、“三會一課”、理論宣講、網站專欄等多種載體,全面學、重點學、深入學,推動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真正實現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
挑山工不肯在“快活三里”休息,就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山頂,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我們的目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向人民群眾交出滿意答卷,所以,在作風建設的路上也不能休息,時刻保持“精氣神”。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們要以整治形式主義為小切口,把作風建設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從一件件“小事情”抓起、改起,對確定的作風改進目標和措施,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不斷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作風建設就像爬山一樣,要瞄準“四風”的反復性、頑固性和復雜性,著力清除腐敗存量和增量,不斷完善監督檢查、考核評價、責任追究等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以上率下,進一步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保持一直在路上的堅定性,讓清風正氣常駐,讓風成于上、俗化于下。
“快活三里”莫久留,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要把作風建設盤活,黨風政風才能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才能持續向好。各級黨員干部必須準確把握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足功夫,進一步鞏固深化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作者:劉佳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