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經濟金融 > 要聞 > 正文

    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

    1700萬套農機具助力豐收

    芒種將至,“三夏”大忙。眼下,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麥收由南向北加速推進。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三夏”全國將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700萬臺(套),壓茬推進夏收、夏種和夏管機械化作業,其中聯合收割機80多萬臺、參與跨區作業的超20萬臺。當前,各地麥收進展怎樣?一起走進田間地頭看看。

    已收獲1億多畝小麥

    “三夏”即夏收、夏種和夏管,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其中,夏收糧油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季,冬小麥是主要作物。

    農業專家介紹,冬小麥率先在西南麥區開鐮,隨后長江中下游麥區、黃淮海麥區和西北麥區陸續進入收獲季。其中,黃淮海麥區包括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是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麥區,其冬小麥種植面積占全國小麥面積的七成多、產量占近八成。

    河南是小麥種植第一大省,生產了全國近1/4的小麥。時下,河南全省8500多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各地搶抓農時確保顆粒歸倉。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坡于村,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穿梭,收獲的麥子在田間直接裝車運走。“這季麥子熟得早,比以往大概提前了10天。”坡于村種糧大戶王富平這幾天一直奔忙在自家的5000畝麥田里,盯著麥收進展,“時節不等人,打下的麥子得抓緊入庫。”

    今年,駐馬店市小麥種植面積近1200萬畝,麥收期間投入各類收割機3.5萬臺。根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截至6月1日17時,全省已收獲小麥5746.3萬畝,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67.5%,其中駐馬店、周口等地麥收基本結束。

    同為小麥主產區,安徽省今年小麥種植面積4300多萬畝,目前麥收也在加快推進。5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城西湖鄉舉行小麥開鐮儀式,15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鉆入千畝麥田,標志著該省小麥主產區進入大規模搶收階段。據當地有關部門介紹,霍邱縣今年計劃投入5500臺聯合收割機,力爭10天內完成全縣170萬畝小麥的搶收任務。從全省看,安徽小麥預計6月10日前基本完成收獲,機收率將達98.5%以上。

    根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5月30日17時,全國已收獲夏糧小麥面積1.29億畝,收獲進度已過三成。湖北、四川及華南地區麥收圓滿收官,安徽過八成,河南過六成,陜西過兩成,江蘇近一成半。

    “今年冬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3.5億畝,保持小幅增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產業專家團團長劉錄祥說,從面積、長勢和目前收獲情況看,小麥生產形勢總體不錯,特別是有灌溉條件的稻茬麥,畝穗數、穗粒數均有增加,增產幅度明顯。

    更多智慧農機投入這茬麥收

    麥收提速的背后,是更多智慧農機的投入和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

    在湖北省鐘祥市,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聯合收割機成為麥收季的“實力擔當”。“這些聰明的‘大鐵牛’能夠精準高效完成收割、脫粒全流程作業,收割后的小麥直接裝車轉運至農事服務中心烘干。”當地糧農田軍說,500畝小麥一天半時間完成收割,作業效率提升了30%。

    今年,湖北種植小麥1500多萬畝,全省北斗農用智能終端突破6萬臺(套),應用規模居全國前列。在更多智慧農機的幫助下,湖北已完成小麥大面積收割,今年的作業周期為17天,較2024年的21天同比縮短19%。

    北斗來助力,人工智能(AI)也上陣。今年麥收期間,不少跨區作業的農機手用上了基于AI支持的農機跨區作業手機軟件。據介紹,這類軟件利用AI分析處理各地小麥種植區域、時間、長勢、成熟度等數據,并基于相關歷史數據預測小麥最佳收獲時間,為機手跨區作業提供參考。

    “得益于AI的幫助,我們將小麥收獲進度預測范圍進一步擴大,精確到鄉鎮一級。”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平臺架構師劉鵬說,如今可以提前合理規劃下一站作業軌跡和路線,精準度達到80%以上,機手作業量平均提升5%左右。

    農業農村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當前,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作業主流機型,配備北斗定位、作業監測等功能的智能化聯合收割機更多投入生產一線,將為機收快速高效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不僅更智能,而且更綠色。在河南省遂平縣的麥田里,貼著“超級電混”標識的聯合收割機引人注目,這是中聯重科推出的國內首款混合動力收割機。“近些年,農機機型越來越智能、環保,這已經是我升級的第五臺設備了。”農機手張永波說,這款混合動力收割機依靠電機驅動,操作響應快、擋位簡化,可以智能調節動力輸出,讓發動機處于最佳狀態,油耗較傳統機型降低30%。

    努力夯實秋糧豐收基礎

    “三夏”連收帶種,忙完麥收的農民緊接著開始播種下茬作物。

    山東是全國小麥生產第二大省,眼下全省6000多萬畝小麥正加緊收獲,同時玉米、大豆播種壓茬跟進。“麥子收了后,種肥一體播種機立馬到位,搶抓時間讓種子下地。”這兩年,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積極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該鎮黨委副書記徐百圳說,“玉米地里套種大豆,不僅保證了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還能多收一茬大豆。今年將繼續優先推進大戶種植模式,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對接,讓更多田地有好收成。”

    “作為夏玉米主產區之一,山東近些年又將大豆產能提升擺在農業農村工作重要位置。”山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說,當前,全省夏糧生產形勢總體好于常年、好于去年。接下來,將穩定播種面積,提升大豆產能,強化農資、供水、裝備、氣象等支撐保障,推動各項措施精準到戶到田,努力夯實秋糧豐收基礎。

    “三夏”關乎全年農業收成,既是夏收、夏種的關鍵時期,也是春播作物生長發育和夏季管理的重要時節。

    在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田埂上幾臺植保無人機穩穩升起,開始了飛防作業。“現在是早稻生長的關鍵期,要特別注意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蟲害的防控。”臺九村種糧大戶朱霞說,“我們合作社的植保無人機不僅用于自家稻田,還給周邊農戶提供病蟲害防控服務,最近已經陸陸續續派出了好幾臺。”

    湖南是早稻種植大省,今年早稻栽插面積增加至1819萬畝。圍繞夏季田管,當地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組織植保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做好病蟲情報監測和技術指導,明確提出通過“綠色植保控病蟲、機械收獲控損耗”防控措施,將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水稻收獲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

    為支持各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近日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14億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中央財政重點對地方購置農藥、藥械等物資以及統防統治作業服務等給予適當補助,及時引導各地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小麥、水稻、玉米病蟲以及農區蝗蟲、紅火蟻等防控工作,減輕重大病蟲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為贏得全年糧食豐產的主動權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王卓怡]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京东 | 国产福利专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午夜精品成年片色多多|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91精品手机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