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可見,以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應有之義。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今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里,數智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價值意蘊。
以數智技術激活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能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可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是培育鄉村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數智技術作為生產力體系中的創新驅動力,通過優化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激活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一是實現超大人口規模下的均衡性發展。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具備獨特的發展潛力。數智技術以其實時性、交互性賦能鄉村資源均衡配置,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科學制定鄉村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探索特色鄉村營建路徑,實現鄉村各類資源的按需流轉,構建鄉村資源高效配置體系,實現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整體優化。通過數智技術賦能鄉村精準幫扶,充分提升幫扶的效率和精準度,智能監測守好防返貧底線,實現防返貧工作從“人海戰術”向“智能作戰”轉變,使鄉村弱勢群體在全面振興中緊跟現代化發展步伐。鄉村全面振興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以數智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將農民從繁重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廣大農民更加合理地利用好閑暇時間,自由分配體力與智力的比例,實現自身的全面均衡發展。二是提供共同富裕的技術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數智技術的發展為這一繁重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智力支持。數字平臺的普及降低了鄉村創業的門檻與成本,為“新農人”提供了“輕資產、低風險”的創業路徑,助力鄉村第三產業發展。人工智能的進一步實踐應用使廣大鄉村個體農業生產者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取專業支持,提升其專業發展效率和質量,使農業生產從“看天吃飯”轉向“知天而作”,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率。數智技術推動鄉村產業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和動能轉化,使人工智能和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構建鄉村經濟的集群優勢和產業配套優勢。通過對鄉村文化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不斷滿足優秀鄉村文化發展的需要,以數智技術賦能鄉村文化發展,講好鄉村故事,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厚植精神層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底氣,從而實現鄉村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
以數智技術重塑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協同發展的城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強調“要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重構中國特色的城鄉關系指明了方向。以數智技術賦能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是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的關鍵路徑。一是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城鄉融合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目標即通過重構中國特色的城鄉關系,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整合城市和農村的現有資源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進一步縮小區域和城鄉差異,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打好基礎。數智技術作為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力量,不僅重構了城鄉關系的內在邏輯,更通過打破要素流動壁壘,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依托數智技術建立產業互補和交互融合的城鄉協同產業體系,奠定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數智技術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城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物聯網與區塊鏈系統,有效破除傳統體制下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城鄉流動壁壘,提升城鄉產業協同創新與資源交互效率。在推動技術、信息、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向鄉村下沉的同時,引導優質農產品與生態資源向城市反哺,形成以數字化平臺、智能化運營、網絡化協同為特征的城鄉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格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創新動能,全面激活城鄉市場的內生發展活力。二是創新公共服務供給的城鄉均衡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關系重構,本質上是打破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實現城鄉在資源流動、產業協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數智技術通過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速了城鄉均衡發展關系的重塑,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從理念走向實踐。一方面,數智技術為破解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失衡困局提供了技術路徑,通過技術杠桿放大了優質資源的輻射范圍,使城鄉居民能夠平等享受現代化發展成果。“物聯網的智能化應用,可以實現城鄉社會資源的整合與融合,達成資源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合理流動,消除農村相對于城市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差別,使村民同樣能夠感受和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福祉和便捷”。另一方面,數字治理平臺的使用有利于構建城鄉協同管理新范式。城鄉關系的重構不僅需要資源的單向流動,更需要治理體系的雙向協同。數智技術通過構建數字治理平臺,打破了傳統治理中“條塊分割”的體制壁壘,完善城鄉社區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城鄉互通的基層治理平臺,為城鄉協同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此外,數智技術在城鄉管理中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基層公共服務的工作效率及精細化程度,最大限度地整合優化了基層服務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配置。
以數智技術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生態文明發展新范式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數智技術推動綠色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新范式。一是推動鄉村特色資源的智慧轉化。以數智技術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效益,推動鄉村綠色產業全鏈條升級,優化能源結構、改進工藝流程,提升農業生產的生態效率,為農業綠色轉型提供技術路徑,增強鄉村生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以數智技術為支撐的城市與鄉村生態價值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碳足跡追蹤技術的推廣,為低碳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城鄉互促生態與碳足跡追蹤的協同作用,正在重塑鄉村全面振興的生態格局。運用數智技術構建綠色生產體系,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依托鄉村優質生態資源,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鄉村具體場景的應用,驅動鄉村優質生態資源價值轉化,形成鄉村生態價值智慧轉化的新型范式,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了技術解決方案,為全球農業綠色轉型貢獻了中國智慧。二是推動鄉村生態治理的智能發展。數智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生態文明的發展,環境智能監測系統與區塊鏈技術的協同應用正在推動生態治理模式從“經驗治理”向“數智治理”的范式躍遷,構建起“監測—模擬—決策—補償”的閉環治理體系,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區塊鏈技術以其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等特性,為生態補償機制的透明化重構提供了創新路徑,將生態服務提供者、受益者、監管機構等主體納入同一數據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激發了農民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更好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伴隨數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鄉村居民數字意識與技能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將充分引領我國鄉村的產業振興、文化發展、生態建設、民主治理等各個方面,全方位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切實發揮出數智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強大發展動能。(作者:莫江平,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義飛,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