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支持基層干部大膽干事、樹立威信,支持群眾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問題。”減負,關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風,關乎抓落實的成效和水平。只有持續深化減負工作,把基層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廣大基層干部才能放開手腳、大膽干事,把精力聚焦在解決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民心所向的實際問題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和為基層減負結合起來,作為黨的作風建設重要內容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實現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總量持續減少,基層的資源保障、工作力量不斷加強,基層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主動性明顯提升。但也要看到,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禁而未絕、“改頭換面”現象時有發生。必須始終保持對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靶向出擊、精準施策,既解決老問題也察覺新問題,既解決顯性問題也解決隱性問題,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廣大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
基層直接面對群眾,是國家治理的“末梢神經”,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讓“忙會務”擠占基層“抓服務”的時間,讓“痕跡主義”“紙上功夫”消耗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就必然會影響服務群眾和基層治理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在于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形象工程”“數字政績”,從思想深處解決好“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明晰“應減之負”和“應負之責”,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要健全科學清晰的權責運行體系,讓賦予基層的權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真正釋放減負增能的改革作用。
為基層減負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直的事”。減輕基層負擔,減的是量、求的是質、加的是勁,要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問題導向,采取有針對性的、長效性的制度和措施。要完善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考核體系,推動單一考“材料”、查“痕跡”向重點考成效、看“潛績”轉變,把基層干部從繁復考核中解脫出來。要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精準運用容錯糾錯、澄清正名等機制,為干部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顧慮,化解“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心結,讓干部在大膽干事中大有作為。同時,建立健全民主評價機制,讓基層干部成為減負成效的監督者、檢驗者,常態化開展“回頭看”,保證減負方向“不跑偏”,最大限度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作者:楊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