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發起共建的全國首個新質生產力研究實踐基地在北京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標志著“百城千企”新質生產力三年行動計劃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地理信息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此次新質生產力研究實踐基地的落地,正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聚焦地理信息領域的創新需求而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此次基地建設為地理信息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了國家級創新平臺。
擘畫新質生產力發展藍圖
啟動儀式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并致辭,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辛永祺主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韋大樂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實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國家戰略部署,激勵了各地區和企業從技術、產業、人才以及資源稟賦等多個維度出發,探尋適應各自發展的創新模式和路徑。他指出,正元地理信息集團作為國內深耕于地理信息、智慧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在新質生產力上開展了有益探索,要聚焦技術研發、場景落地、生態共建三個方面,通過建立協同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機制,為同類地區、企業總結經驗、樹立典范、壯大產業。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王文軍圍繞國家要求和地理信息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出要發揮央企的引領作用,將地理信息科技與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合,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正元新動能”。他強調,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擺脫傳統技術路徑依賴,克服場景落地適配難等現實挑戰,以“創新國家隊”的戰略站位攻堅破局,加速企業從“傳統服務型”向“時空數據驅動+智能服務型”蝶變升級。
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科技產業處處長林冬寧介紹了順義區作為平原新城之一,錨定“國際化、類海外”培育國際化園區的發展現狀。希望基地能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上先行先試、勇闖新路,進而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中,國家信息中心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再文、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原總經理王躍春、課題組副組長金桂、課題組秘書長魏秀琴、課題組專家朱立本、正元地信副總工程師周文和正元地信數字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馬偉從不同角度為基地建設提出發展方向和規劃路徑,參會嘉賓圍繞“新質計劃 ‘益’企行動”進行了深入研討。
多方共建:合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創新標桿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國家級經開區4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示范區”。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作為國家宏觀經濟領域重要輿論宣傳機構、智庫類學術機構、現代經濟決策咨詢機構、國家戰略與政策推進機構,為落實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于2024年7月31日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等專家共同發起成立“百城千企”新質生產力三年行動計劃課題組,以課題組為依托,統籌協調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精英,積極調研政府、園區、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狀,并開展新質生產力研究實踐基地的建設,踐行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基地主要共建方,正元地信是一家擁有國家首批甲級測繪資質和30余項行業頂級認證的央企,是第一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戰略合作伙伴和“十二五”中國智慧管網領軍企業。公司擁有覆蓋地上地下全空間數據獲取、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的多項高等級資質,現有多項具有突出優勢的核心技術,其自主研發的“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實景三維建模精度達毫米級。公司服務領域覆蓋城建、規劃、國土、鐵路、交通、水利、環保、農林、海洋等各行業,業務覆蓋全國及海外20余個國家,為北京冬奧會、雄安新區等國家重大項目提供空間數據支持,并打造了全國首個礦山地質環境“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系統。
首個新質生產力研究實踐基地位于北京順義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核心區,集研發中心、實驗平臺、成果展示廳和人才培訓基地于一體。園區配備全球領先的地理信息采集設備、時空大數據處理系統和人工智能分析平臺,可支撐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鏈條創新。 基地將整合優化各方優勢資源,配備一流科研設施和專業團隊,專注于地理信息技術前沿領域研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在技術攻堅方面,基地將著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地理信息技術的融合,推動數據高效采集、處理、分析和應用,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例如,利用AI算法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和準確性,利用大數據挖掘數據潛在價值,為決策提供精準支持。
在產業賦能方面,基地將探索地理信息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模式和商業價值,如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城市規劃等解決方案,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地理信息將在農業、林業等領域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基地還將強化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舉辦學術研討和培訓,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人才。與國際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對接聯合國地理信息國際標準,引進先進技術,提升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同時推動中國技術“走出去”。
正元地信的成功實踐充分說明新質生產力并非“空中樓閣”,而是立足實際、面向未來的“發展引擎”。掛牌的目標不僅是建好一個基地,共同把基地打造成“地理信息新質生產力”的典范模式,更要探索一套“政企協同、以點帶面”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模式,為同類城市、企業提供可參考的“方法論”。
站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節點上,今天的基地是“種子”,未來要長成“森林”。展望未來,各方將以實踐基地的啟動為起點,為技術落地和產業升級按下了“加速鍵”,以基地為紐帶,凝聚共識、協同創新,共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從“制造”到“智造”,從“城市”到“智慧”,為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任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