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湖南省寧商公益促進會黨支部始終秉持“黨建引領發展、服務賦能企業”的使命,緊扣中小企業在融資、技術、人才、資源等領域的“急難愁盼”,將黨建“紅色動能”轉化為服務“金色效能”,以務實行動詮釋社會組織的責任擔當。
湖南寧商公益促進會聚焦企業數字化招投標發展痛點,策劃舉辦“數字化招投標時代中標策略提升”專題培訓
固本鑄魂:以“紅色領航”校準發展坐標
思想筑基:讓政策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常態化開展“紅色課堂+政策研學”雙軌學習——邀請黨校專家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核心要義,組織會員企業走進何叔衡故居開展沉浸式黨課,同步搭建“政策云平臺”,將減稅降費、科技創新等惠企政策拆解為企業看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指南。某小微企業通過支部“政策研學坊”精準對接“專精特新”申報條件,成功獲得專項扶持資金,實現技術升級“加速跑”。湖南寧商公益促進會黨支部書記羅燦在“紅色課堂”開班式上強調:“黨建不是空中樓閣,要扎根企業需求,讓政策‘甘露’精準滴灌到每一家中小企業。”
組織聚力:讓黨員成為“服務先鋒”。設立“黨員先鋒崗”,覆蓋融資、法律、技術等關鍵領域,組建“紅色服務隊”定期走訪企業——支部書記牽頭對接銀行,為3家會員企業解決500萬元融資難題;黨員律師團隊免費提供合同審查、勞動糾紛調解等服務,累計化解法律風險20余起。“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身影”,成為會員企業對促進會的最深印象。“黨員就要沖在一線,把‘服務清單’變成企業的‘幸福賬單’。”湖南寧商公益促進會會長丁國強在黨員動員會上如是說。
價值引領:讓“義利并舉”成為共識。引導企業將社會責任融入發展基因,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以誠信守法經營為底色,以履行社會責任為擔當——策劃何叔衡電影項目時,組織會員企業深度參與劇本研討、取景支持及影視周邊產業鏈開發,經四年籌備,這部由長沙市寧商公益促進會總策劃、聚焦寧鄉籍革命先烈何叔衡的影片,于2022年7月8日全國公映;發起“誠信經營承諾書”簽署活動,推動行業建立信用紅黑榜,某會員企業憑借誠信口碑獲政府項目優先合作資格,在傳承紅色文化中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雙贏。
湖南寧商公益促進會緊扣會員企業核心訴求,籌備并成功舉辦“建筑工程民營企業經營風險防控”專題培訓講座
智匯賦能:以“專家智庫”破解發展困局
“會診式”破題:直擊技術與資金痛點。打造“顧問專家+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機制——邀請金融專家定制“供應鏈金融”方案,幫助一家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制造企業設計應收賬款融資模型,3個月內盤活現金流;組織高校技術團隊與新材料企業共建實驗室,攻克“納米涂層”技術瓶頸,產品溢價率提升30%。
“直通車”送策:讓政策落地“零溫差”。建立“政策解碼—申報輔導—效果追蹤”全鏈條服務: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邀請稅務專家開展專場培訓,協助5家企業完成材料申報,累計獲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超400多萬元;為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匹配清單”,某文創企業通過支部對接,成功入選省級文化產業扶持項目,獲得180萬元專項補貼。
“鏈接器”聚能:打通產業鏈“任督二脈”。發揮專家行業資源優勢搭建合作橋梁:促成會員企業間的“產銷對接會”,一家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餐飲連鎖品牌簽訂年度采購協議,銷售額增長40%;推動“產學研”落地,某機械企業通過專家牽線,與湖南高校共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當年獲得3項發明專利,打開高端市場。
責任共擔:以“公益反哺”構建協同生態
理念先行:從“要我履責”到“我要履責”。開設“責任講堂”邀請上市公司分享環境社會治理實踐,組織“鄉村振興思享會”引導企業參與縣域發展——某會員企業通過課堂啟發,將“非遺苗繡”納入產品設計,推出鄉村振興聯名款,年銷售額破千萬的同時,帶動200余名婦女就業;促進會以公益互助為紐帶,引導會員企業在慈善事業中出資出力,實現自身社會價值與行業生態共榮。
行動落地:讓公益實踐成為“發展紐帶”。策劃“會員公益行”品牌活動,在寧鄉市壩塘鎮開展“萬企興萬村”結對,會員企業認領農產品訂單超300萬元,援建的“紅軍書屋”成為村民文化地標。
故事賦能:用“榜樣力量”激發向善動能。定期評選“社會責任先鋒企業”:某環保科技公司因牽頭制定行業綠色標準獲表彰,其經驗被編入《湘商責任案例集》,吸引10余家同行企業效仿,形成“綠色發展”產業集群;通過公眾號、短視頻平臺講述企業履責故事,某會員企業的“留守兒童關愛計劃”經傳播后,獲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雙贏,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向上向善的行業生態。
多維賦能:以“全周期服務”培育企業成長
創新驅動:點燃“紅色引擎”。聯合顧問專家舉辦“黨建+創新”加速營,組織黨員技術骨干組成“攻關小組”——某電子企業黨員團隊攻克技術短板,獲省級科技進步獎,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搭建“數字化轉型共享平臺”,補貼中小企業購買云服務,助力20家企業完成生產管理系統升級,效率平均提升25%。
人才強基:鍛造“核心能力”。開設“黨建+人才”定制課程:針對初創企業,設計“黨務+財務+法務”三合一培訓;針對成長型企業,鏈接高校開設“領軍人才研修班”,某會員企業創始人結業后引入合伙人制度,半年內團隊規模擴大一倍;建立“專家導師庫”,30余位行業大咖結對幫扶中小企業,解決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問題。
生態共生:構建“產業雨林”。以黨建聯建推動產業鏈協同:牽頭成立寧鄉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組織會員企業與央企、國企開展“黨建+業務”對接會,促成5項戰略簽約;搭建寧商共享直播間,幫助農產品企業直播帶貨,單場銷售額破百萬,帶動上下游包裝、物流企業增收超200萬元,以資源整合優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政策解讀”到“落地實操”,從“單點幫扶”到“生態構建”,寧商公益促進會黨支部始終以企業需求為“風向標”,將黨建觸角延伸至中小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當“紅色課堂”成為破題之鑰,“專家會診”化作解難之策,“公益實踐”凝成發展之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社會組織的擔當作為,更是“黨建紅”與“企業興”同頻共振的生動圖景。未來,寧商公益促進會將繼續深耕服務型黨建,以紅色基因鑄魂,以實干精神賦能,在弘揚企業家精神中凝聚發展合力,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繪就行業新篇。(危進 周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