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文章指出,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群眾工作的根本路線。我們要堅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自覺擔負起新時代為民造福使命,匯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深入群眾,就是要注重認真調查研究。我們搞調查研究,說到底就是為了老百姓,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深入群眾,才能聽到真話、摸到實情;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想出好辦法、找到金點子。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明白,自己是給老百姓跑腿辦事的,要經常往群眾堆里扎,把調查研究當作聯系群眾的必修功課。這樣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想所盼,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各項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切實回應人民群眾的所需所盼。
調查研究要“到群眾中去”,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出辦公室,到工廠、農村、學校、社區去,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拉家常。要帶著真心實意,把群眾當親人,耐心聽他們講難處、想辦法,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需求和實際經驗,把這些情況認真研究、總結起來。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特別是要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力量。要自覺拜群眾為師,虛心向人民請教,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經驗中總結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中持續發展創新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橋”和“船”。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廣泛吸收群眾的意見。當工作決定形成之后,要再次“回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宣傳落實,在實踐中檢驗是否正確,是否存在短板弱項,對的就繼續堅持,存在不足的及時修正,這樣才能讓工作真正符合群眾的需要。
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聲聲有應”,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把群眾的意見建議摸透,讓“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把“民生清單”變“幸福賬單”,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不斷開創民生事業發展新局面。(作者:張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