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沖鋒在前,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新時代干部成長指明了方向。前行道路上,仍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去闖、去征服,年輕干部尤需以“挺脊梁”的魄力、“沖在前”的姿態,涵養“靠前”思維,讓“爭先”成為個人成長的鮮明注腳,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青春動能。
現實中,少數年輕干部存在“坐等提拔”的觀望心態,習慣將“年輕”當作資本而非責任。有的在重大任務面前計較“進退留轉”,有的面對群眾訴求時“擊鼓傳花”,這種“向后縮”的惰性思維,既貽誤事業發展良機,更消解年輕干部應有的銳氣。
回望黨史,從南湖紅船的星火到特區建設的浪潮,無數青年憑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膽識,成為變革的先鋒。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任務重、挑戰多、要求高,年輕干部須清醒認識到,沖鋒在前,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鍛造棟梁之材的必由之路。但需要注意的是,沖鋒在前是有方向、有立場的,不能為了沖鋒而沖鋒,更不能為逞匹夫之勇而沖鋒,必須深學篤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發展大我,以知重負重的姿態破局開路。
過硬本領是沖鋒在前的根基,沒有“鐵肩膀”,難挑“千斤擔”。當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產業格局日新月異,年輕干部應當以“空杯心態”勤學苦練,既要深挖黨的創新理論富礦,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又要鉆研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構建多維知識體系。組織部門也要完善健全“育苗、壯苗、護苗”培養鏈條,搭建用好“揭榜掛帥”“蹲苗歷練”“雙向掛職”等平臺載體,通過崗位歷練提升年輕干部實操能力,持續為年輕干部沖鋒在前鼓勁賦能。
行動是最好的宣言,沖鋒在前最終落腳于“干”上。年輕干部要主動到急難險重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重大斗爭一線彰顯擔當。在破解基層治理堵點時,年輕干部應帶頭下沉社區,用腳步丈量民情,為群眾“急難愁盼”提供解決方案;在解決改革發展難題時,要敢接“燙手山芋”,主動認領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攻堅任務,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確保每一個問題都妥善解決,以實際行動詮釋“沖鋒在前”,彰顯“爭先”本色。(作者:萬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