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破”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歪風邪氣,“立”群眾心底最支持的清風正氣,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老百姓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虛心拜群眾為師,把利民之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當前,基層干部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治理情況和更加艱巨的任務,服務群眾、造福群眾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黨員干部要站穩人民立場,樹立好正確政績觀,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出去聽真話、走下去察真情、走進去換真心,讓群眾需求“聲聲入耳”、對群眾關切“事事上心”、使群眾期許“聲聲有應”,找準民生痛點和工作堵點,推動問題解決,使調查研究“傳家寶”成為破題解難的“金鑰匙”。
經驗在基層,智慧在群眾。人民群眾身處在實踐最前線,對身邊的變化感受最深切,對存在的問題也有切合實際的見解。隨著時代發展,群眾的需求和期盼更加多樣化,有的問題復雜且棘手,大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化解矛盾的好主意,都來自基層、來自群眾、來自工作實際,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真心拜人民為師、誠心向人民學習、虛心向人民求教,學會從群眾的角度想問題、謀思路、作決策,提升為民服務的精度和溫度。堅持群眾的事情由群眾商量著辦、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鼓勵群眾積極參與討論,動員群眾參與到鄉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中來,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的首創典型,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舉措,把群眾的“好點子”變成實實在在的“金果子”,推動形成“干群一起創、成果一起享”的生動局面。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評萬評不如老百姓的好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中,不少干部產生政績觀偏差,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不僅損害了群眾利益,還疏遠了干群關系。要始終堅持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風向標”,多辦些“雪中送炭”的實事,少做些“花上壘花”的虛功,將基層難題轉化為解決方案、將群眾訴求梳理成責任清單,以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要經常主動踏入群眾家門檻把“板凳坐熱”,善用“鄉言土語”推心置腹嘮家常,對于群眾提出的合理訴求,特別是“急難愁盼”,不能“打太極”“繞彎子”“踢皮球”,而應親力親為、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真正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百姓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