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重大問題研究 > 國際觀察 > 正文

    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國家(5)

    在民族關系的治理中,民族政策自身的定位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在面對著復雜族際關系的多民族國家中,有的國家將民族問題置于國家治理的總體框架中審視,進而將民族政策作為國家治理民族問題的工具;而有的國家過分偏重于民族政策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將民族政策作為宣示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從現(xiàn)實層面來看,兩種做法都能找到典型的例子來證明其有效性。但是,從長遠來看,尤其是全球化時代民族現(xiàn)象和族際關系日益復雜的形勢下,在將民族問題納入國家治理的框架基礎上,將民族政策作為國家治理工具的做法,應該是更能產(chǎn)生持久的效果,也更能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民族現(xiàn)象和族際關系。

    運用政策手段治理多民族國家國內的民族問題,首先涉及的問題便是,確立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即民族政策朝著什么樣的方向去發(fā)揮作用。多民族國家民族政策在價值取向上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立足于照顧處于弱勢的民族群體的利益,取向于特定的民族群體;一是取向于國家本身或國家的整體利益,立足于維護和鞏固多民族國家政治共同體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相比較而言,前一種取向不僅更容易獲得道義上的支持,也能在實際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但是,其所蘊涵的風險也值得警惕:一是這種特惠制的政策設計,容易喚起受惠對象為獲得持久的和更大的利益而與政策制定者展開博弈的意識;二是政策的邊際效用會隨著受惠對象在低層次需要滿足后的更高利益要求的生成而遞減,從而導致政策成本的急劇增加,或使原先有效的政策歸于失敗;三是特惠制的政策在使受惠對象產(chǎn)生滿足感的同時,也會使相鄰的未受惠對象產(chǎn)生相對被剝奪感和挫折感,從而使族際關系更加復雜,甚至會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這也是世界上許多的多民族國家不選擇此種取向的民族政策的原因。相對來說,取向于國家利益的政策,更有利于民族問題的治理。③

    在國家治理的視野中,民族政策是國家治理民族問題的手段,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而不斷調整。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看,沒有一成不變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國家治理的主體或政策主體自身和所處的形勢會發(fā)生變化,如革命黨和執(zhí)政黨所處的地位和面臨的任務有很大差別,其政策的立足點和政策目標不同,采取的政策也必然不同;另一方面,政策調整的對象也處于不斷變動之中。對于同樣的民族群體,在其發(fā)展程度較低時候有效的政策,會隨著其發(fā)展程度提升而逐漸失去作用。在解決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程度較低時的民族問題有效的民族政策,在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程度提高以后就只可能失效,甚至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政策必須根據(jù)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并在此過程中逐漸走向完善。

    注釋:

    ①多民族國家是根據(jù)國家的民族構成而劃分出來的國家類型,民族國家則是國家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一種類型或形式,其本質是保障民族(國族)認同于國家的一套制度框架。民族國家與多民族國家是按照不同標準而劃分出來的國家類型,多民族國家并不是與民族國家相對的國家類型。因此,一個國家既可以是民族國家,也可以是多民族國家;既有民族國家形態(tài)的多民族國家,也有非民族國家形態(tài)的多民族國家。

    ②在初版于1966年的《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中,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首先論述了“國家的認同意識”問題,并將其界定為“對政治共同體的支持問題”。

    ③對于中國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作者有專門的分析和論述,可參閱作者的“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及我國民族政策價值取向的調整”(載《學術探索》,2002年第6期)、“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及類型分析”(輯于《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二輯,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和“中國民族政策價值取向分析”(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周平.論族際政治及族際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2).

    [2]李宏圖.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從啟蒙運動到拿破侖時代[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3]王緝思.民族與民族主義[J].歐洲,1993,(5).

    [4]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J].李金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吳叡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胡宗澤,趙力濤,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

    [8]菲利克斯·格羅斯.公民與國家——民族、部族和族屬身份[M].王建娥,魏強,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9]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過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0]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zhàn)[M].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11]周平.民族國家與國族建設[J].政治學研究,2010,(3).

    [12]魯恂·W.派伊.政治發(fā)展面面觀[M].任曉,王元,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3]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14]嚴慶.沖突與整合:民族政治關系模式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5]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大失控與大混亂[M].潘嘉玢,劉瑞詳,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全球化   民族   國家   時代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伊人 久久 精品| 在线亚洲v日韩v|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精品第44页|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只这里是精品66|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69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