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理論前沿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王東京:“三次分配”的制度安排

    亞當·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中說,“同情心”和“功勞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特性。正因為人類有這種特性,社會上才有人肯為慈善公益事業慷慨解囊。從分配的角度看,捐助慈善公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收入結構,但卻又不同于“初次分配”與“再分配”,所以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三次分配”。

    “三次分配”最早由國內學者提出,后來寫進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前不久,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于是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近段時間媒體刊出了不少討論“三次分配”意義的文章,我這里不再重復,本文將重點就“三次分配”的制度安排作分析。

    學界有一種流行解釋:初次分配是企業內部按生產要素的貢獻分配,體現“效率”原則;再分配是政府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調節貧富差距,體現“公平”原則;三次分配則是人們主動捐助,體現“自愿”原則。驟然聽,以上解釋似乎不無道理。然而仔細推敲,卻似是而非。

    事實上,“效率、公平、自愿”三者并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讀者想想:初次分配按“貢獻”分配,怎能說只體現效率而不體現公平呢?難道按“貢獻”論功行賞不是公平?其實,政府通過再分配調節收入差距不僅體現公平,同時也體現效率。早在100年前,庇古提出“收入均等化定理”說:一元錢的效用,對窮人要比對富人大,將富人的部分收入轉移給窮人,可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說三次分配體現“自愿”原則是對的。不過在我看來,這并不意味著三次分配就無需考慮公平與效率。也許有人說,人們捐助慈善公益事業會考慮公平,但不會考慮效率(利益)。我不同意此說法。經濟學行內讀者知道,人的行為選擇,皆是在特定約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捐助作為一種行為選擇,當事人怎可能不考慮效率(利益)呢?

    我在本專欄曾撰文說過,市場經濟的分配,實質是等價交換。比如初次分配,其實就是給不同要素使用權定價。企業若希望某種要素發揮更大作用,那么就得為其支付更高的對價,再分配也如此。人們若希望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那么就得給政府繳稅。征稅之所以具有強制性,是因為你享受了公共服務,必須支付對價。

    當下的困難,在于三次分配。對人們自愿的捐助行為是否需要支付對價?對此學界看法不一。我的觀點,若要引導人們的捐助行為成為常態,就得有支付對價的制度安排。毛澤東講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要是沒有相應的激勵與約束,賞罰不明,確實很難讓人一輩子做好事。若是有了支付對價的機制,對捐助人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激勵。

    最近有學者寫文章,建議國家盡快出臺財產稅和遺產稅法,認為此舉可強化富人的捐助意愿。我贊成開征財產稅和遺產稅,但目的不能定位于逼富人捐助。第一,政府征稅屬于再分配,并不是三次分配;第二,用征稅的辦法逼富人捐助,稅率要足夠高才能起作用;第三,征稅是一把雙刃劍,稅率過高勢必影響人們的預期,抑制人們創造財富的動力,其結果反而會事與愿違。

    我理解,中央強調發揮三次分配的作用,并不是強迫高收入者“均貧富”,而是要借助一定的制度安排,激勵人們自愿捐助。現實生活中,激勵人們捐助的辦法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為捐助人支付對價。當然,我這里所說的“對價”,不是給捐助人支付貨幣,而是要有針對性地滿足捐助人的需求。

    那么捐助人的需求是什么呢?對此我們不妨借助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原理作分析。我們知道,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歸納起來看,這五個層次的需求也可分為“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兩個方面。一般地講,低收入者更看重物質需求,中高收入者更看重精神需求。

    根據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著人們的財富增多,財富的邊際效用會遞減。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用自己的財富去換得社會尊重。舉個例子:邵逸夫是香港著名電影制作人,可我尊重他并不是因為看過他制作的電影,而是他為我母校捐建圖書館。今天內地許多高校都有“逸夫館”或“逸夫樓”,教學設施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為了滿足捐助人獲得尊重的需求。

    有個問題想問讀者,美國慈善業為何如此發達?你可能答是與美國經濟發達有關。但我認為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人信奉基督教,希望下輩子能進入天堂。基督教教義講,基督徒來世要進天堂,今世就得努力掙錢、努力省錢、努力花錢。努力省錢是指自己要節儉,而努力花錢是對捐助慈善要慷慨。是的,美國企業家熱衷慈善,是他們有來世進天堂的精神需求。

    中國的文化傳統不同,國內企業家捐助慈善,所希望得到的對價是“社會榮譽”(功勞感)。現在的問題,是怎樣賦予捐助人對等的榮譽?我提三點建議:第一,將“慈善家”稱號分出不同層級,并由國務院制定統一標準;第二,不同層級的“慈善家”稱號皆由各級人民政府授予,其他機構不得濫用;第三,營造崇尚慈善家的輿論氛圍,讓慈善家有“功勞感”,得到全社會的尊重。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王東京   第三次分配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伊人久99久女女视频精品免|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 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