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電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推進港口智能感知設備應用,增強港口基礎設施、港區環境、運行狀態動態監測能力,助力傳統港口向智慧港口迭代升級,跑出“數智化”加速度。

行走在石家莊國際陸港集裝箱堆場,上千個色彩斑斕的集裝箱映入眼簾,整齊碼放、鱗次櫛比。在嘹亮汽笛聲中,一列班列滿載物品緩緩出發,一路馳騁跨越亞歐,駛向萬里之外的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不久前,中標石家莊國際陸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整合陸港運營數據資源,為貫通亞歐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插上‘數字翅膀’。”電科網通遠東通信技術專家表示,他們將打造“1平臺+1中心+N應用+多終端”智慧陸港新模式,實現陸港生產作業智能高效化、多式聯運統一平臺化、物流跟蹤監測實時化、業務運營決策科學化,提升陸港園區綜合管理、場站作業管理、金融服務管理水平,助力石家莊國際陸港數字化轉型升級。
夏天穿著“鋼頭鞋”在高溫甲板上繁忙穿梭,冬天在零下十幾度的夜晚借助燈光核對箱號,這是青島港理貨員過去多年工作日常。但隨著電科海康物聯感知技術深入應用,如今,碼頭現場已鮮見理貨人員,理貨員的工作“陣地”從露天碼頭“后撤”到智能理貨辦公室,通過“屏幕”全面無死角實時檢查集裝箱作業流程,進行非現場理貨作業。
“以前一名理貨員只能作業1條線,現在一個人能同時作業3條線。”電科海康技術專家表示,智能理貨系統能自動識別集裝箱號、拖車號等信息,將數據信息直接與艙單、船圖信息進行核對,比對一致則完成一次理貨作業,如有異常自動報警,再由理貨員人工確認。系統還具備輔助驗殘功能,能為船代、船公司、貨主提供理貨信息查詢、貨物狀態跟蹤等服務,系統應用后裝卸船作業速率提高20%,效能提升200%。
初夏時節,渤海之濱,天津港一派繁忙景象。“車輛通過閘口不超過2分鐘,窗口業務辦理不超過10分鐘,提落箱作業不超過30分鐘,背后是天津市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臺的數智賦能。”電科太極技術專家表示,這是全國首個覆蓋全港區、全業務、全流程的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臺,運用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通過清單收費、靶向治理、分級管控、全程可溯、四線稽核、績效評議,提供跨行業、跨區域、跨部門資金收繳、分撥和監管綜合性服務,保障碼頭、物流、倉儲、代理等各類企業收繳費業務線上線下“一站式”辦理,做到“一次繳費,全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