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充滿希望的沃野,廣大黨員干部當著眼于“大小之間”,既要看到鄉村發展的廣闊前景,也要認清激烈競爭下的難題和困境,切實把一些“關鍵變量”變為鄉村發展的“最大增量”,真正寫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特色篇”,實現“滿眼生機轉化鈞”的精彩蛻變。
“小特產”托舉“大民生”,因地制宜寫好產業特色篇。我國幅員遼闊,因氣候、地理、耕種傳統的不同,各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這不僅是消費市場的“香餑餑”,更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極具優勢的“金字招牌”。從廣西砂糖橘、寧夏枸杞、云南咖啡,到新疆葡萄、沿海水產,家家戶戶的餐桌、日用品被天南海北的“土特產”填滿,既添了滋味、多了溫度,我們也在其中看到了發展農業的無限機遇和廣闊市場空間。廣大黨員干部當善用“小特產”托舉“大民生”,主動學習云南的鮮花產業、沿海的水產經營等產業發展模式,把企業管理思維、網絡營銷技巧、產品升級方式等運用其中,讓“土資源”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把“金鑰匙”,在田間地頭建起產業鏈、辦好大工廠,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追尋夢想,真正把“致富錦囊”牢牢攥在手中,在因地制宜中寫好鄉村產業特色篇。
“小變化”換來“大機遇”,獨辟蹊徑寫好文旅特色篇。漫步美麗鄉村,從傳統村落獨有的底蘊和靜謐,到打造深度體驗的穿越游、民俗活動、研學之旅助燃了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熱潮,變化帶來了機遇、更塑造了品牌。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做到獨辟蹊徑打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流量爆款”,不僅要根據農村本身的風貌和風光,在保護好生態、古建筑的基礎上,還原好“古村古味”讓濃濃鄉愁和亮眼風景帶來一波“回憶游”,也要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探索“文旅+潮玩”“非遺+文創”“民宿+康養”等業態模式,以精品意識和服務溫度變“流量”為“留量”,真正催生更多新場景、新體驗、新玩法,把文旅之路走得更寬廣、走得更長久。
“小互動”烘熱“大幸福”,以心換心寫好治理特色篇。日子過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鄉村全面振興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把千家萬戶的夢想和心愿變成現實。當下,聚焦鄉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無論是改善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還是豐盈精神文化生活,這些問題都深刻地影響著群眾的生活品質。廣大黨員干部要與群眾同頻、共鳴、交心,就要善用“小互動”烘熱“大幸福”,主動走出傳統的“孤軍奮戰”“埋頭苦干”的奮斗模式,在工作中要多聽群眾意見、多問群眾心聲、多學群眾智慧,主動匯聚各方力量,將其化為追夢圓夢的強大支撐。既要主動下沉到鄉村的每個角落,通過定期舉辦“民情走訪日”“院壩會”等活動,與群眾促膝長談,以詳細的民生問題清單指引工作方向,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農民群體的主體作用,在用心開展“技能培訓班”“議事茶廊”“解憂辦公桌”中匯聚民智民力,真正以心換心寫好治理特色篇。
(作者:章俊杰,浙江省瑞安市上望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