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錦江區總工會緊扣四川建設國家戰略腹地、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等重大戰略部署,整合資源力量,以“工”搭橋、為“職”賦能、向“新”而行,圍繞“立園滿園”,推進“春熙行動”“白鷺計劃”,突出機制創新、人才育新、服務煥新,切實通過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壯大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成都錦江經濟開發區建設。
突出機制創新,擴大“工會+”交流融合推進網。聯合區級相關部門,積極推進《錦江區關于支持集聚科技創新人才的十條措施》《錦江區關于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措施,扎實開展十萬科創人才集聚行動,切實構建起“工會搭臺、多方互動、企業參與、職工受益”的推動園區建設、促進技能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協同網絡,形成“優化錦江數媒港平臺,構建校院地企合作機制,推進新平臺、新服務、新人才執行策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113”聯動協同體系,推動錦江區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約落地四川首個邊緣智能實驗室、前沿類腦智能創新中心,與四川師大合作建立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推動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錦江經濟開發區轉化落地。錦江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錦江工會切實當好職工“娘家人”,當好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協同推動企業技術需求與科研資源精準對接,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累計推動企業挖掘“鴻蒙軟件開發工具包測試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研發及示范應用”等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37項。”
突出人才育新,提高“工會+”技能人才賦能率。積極推進《錦江區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操作規程(試行)》,激發企業主體自主“選才薦才”權力,授予引才成效顯著企業“引才育才示范單位”稱號,有效激活創新主體按需引才活力,協同引進“錦江特聘專家”25名,高層次產業人才264名,落地市級“招才引智”類高能級項目7個。聯合開展“校企雙進”活動,給予企業交通、住宿、場地補貼,自主開展招聘活動20余場次,推動各企業提供優質就業崗位5000余個。緊扣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組織開展職工技能競賽126場,建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46個, 165人獲評各級勞模及先進工作者,26人獲評成都工匠, 512人被命名為濯錦工匠。先后舉辦“勞模工匠助企行” “人工智能科普展演”等交流活動18場,切實有效服務職工創新、技能提升、創造圓夢。
突出服務煥新,增強“工會+”創新創業貢獻度。推動出臺《錦江區關于禮遇產業園區人才的十條措施》《錦江區禮遇濯錦工匠十條政策措施》,定制華西“醫療大禮包”、人才安居等高層次人才專屬禮遇,推進工匠人才出行、就醫等禮遇服務,用心用情解決技能人才后顧之憂。堅持用戶思維、就近就便,聯合區委組織部、各街道構建起以科創、商貿、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為樞紐,11個街道人才零里中心和獅享青年服務站等N個人才服務站為支點的“1+2+11+N”人才服務陣地體系,推動人才平均辦事時間縮短2/3,累計服務6.5萬人次。聯動成立人才發展促進會,整合“錦江人才大數據平臺”“錦江人才超市”等系統數據,常態化提供崗位2.2萬余個,實現企業招人才、人才找崗位“一鍵直達”。錦江區柳江街道總工會負責人表示,街道工會圍繞錦江軟件園“一道九園”產業分布,依托信息化、數智化手段,為115家企業提供“一樓宇一特色”的“工惠產業”特色服務,先后舉辦推進新質生產力沙龍、論壇、專家講座20場,勞模工匠進企業120人次,服務新質生產力企業120家。
(作者:曾剛 鐘平 陳江玲,成都市錦江區總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