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戰場”。鄉村全面振興,承載著讓基層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殷切期盼,是國家均衡發展理念最生動的實踐寫照。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這一宏偉目標,需從興旺產業、留住人才、改善環境等多維度協同發力,共同推動鄉村邁向繁榮發展的新征程。
產業固本,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新引擎”。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產業興旺是解決鄉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農村產業的發展,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村的整體發展水平,更與村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當前,農村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質量堪憂,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唯有主動尋求創新發展,積極與現代科技結合,將農村產品由量轉質發展,才能破除當前發展遭遇的瓶頸。無論是浙江莫干山發展農村旅游業,打造民宿經濟,吸引外來游客,山東曹縣大集鎮發展農村電商,帶動生產發展,還是貴州丹寨苗族蠟染發展農村文創產業,打造特色IP,生產非遺手工藝品等,這些成功案例充分證明,通過與現代科技融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鄉村產業必將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人才強基,厚植鄉村全面振興“新沃土”。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鄉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如何讓人才流向鄉村,帶動鄉村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要想破解這一難題,各地區必須把人才工作擺在首位,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優勢在于生活壓力較小,生態宜居,要善于挖掘鄉村特色資源,用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產業優勢筑巢引鳳,同時鄉村具有獨特的人才培養環境和發展模式,要立足于各鄉村自己的特色產業,用豐厚的條件吸引高校畢業生、鄉村本土人員,讓人才在鄉村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讓人才勞有所獲、勞有所得,為鄉村帶來活力與創新。
生態鑄魂,勾勒鄉村全面振興“新藍圖”。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環保理念依然滯后,村民焚燒秸稈、村干部盲目引入污染產業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短視行為正侵蝕著鄉村發展的根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態宜居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寶貴的財富。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于農村獨特優勢,將生態資源轉化成發展前景。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既要守護好藍天凈土、碧水清波的生態底色,堅決遏制焚燒秸稈、污染產業等破壞行為,更要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創新路徑,讓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真正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中共永康市唐先鎮委員會 林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