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潮涌,法治生輝。在成渝腹地的遂寧,一抹流動的“檢察藍”正深度融入產業鏈,形成了護航產業發展的檢察特色文化品牌——“鏈上檢察官”。它用“法治鏈”緊扣“產業鏈”,以“鏈接需求、鏈動發展、鏈筑生態”的獨特文化邏輯,將檢察藍的守護,從卷宗延伸至車間,把法條轉化為動能,悄然塑造著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地域法治新生態。
前端破壁:以“鏈”為橋,精準鏈接企業法治需求
遂寧產業迅猛發展,產業鏈條跨域延伸,企業面臨的法律困境日益復雜。如何打破司法壁壘,讓法治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鏈上檢察官”應運而生,其文化基因的第一步,便是“鏈接需求”。
破局之舉在于重塑組織形態。遂寧市檢察機關構建起“總召集人+核心成員+聯絡員”的三級聯動體系,精準編入鋰電新能源、食品飲料、油氣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5大產業鏈團隊,從“坐堂辦案”轉變為“上門問需”。
鏈接,是精準對接產業鏈需求的主動作為。35萬字《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指引》被送進轟鳴的車間;黨組理論學習會直接搬到企業現場,傾聽最真實的聲音;涉企案件“綠色通道”確保急難愁盼優先辦理。每一次主動對接,都是對傳統司法服務模式的突破,是“法治護航發展”文化理念的生動詮釋。
自機制運行以來,團隊累計走訪企業170余家,解決法律難題220余個,以行動印證了“鏈接”的實效。
中端深耕:以“鏈”為脈,精準護航企業發展動能
“鏈上檢察官”品牌的靈魂,不僅在于“鏈接”,更在于“鏈動”——以法治智慧精準發力,鏈動企業內生動力與發展信心。這體現在其服務模式從單純的“司法救濟”升維為“發展賦能”。
射洪某酒業遭遇的二維碼仿冒溯源網址案,一度讓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侵權頁面幾乎以假亂真,消費者掃碼后企業損失慘重。”知曉案情后,食品飲料產業鏈“鏈上檢察官”提前介入,聯合公安機關固定電子證據,推動案件高質效辦理。
結案并非終點,團隊以此案為“鏈動”契機,深入剖析行業風險,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強化與市場監管、公安的常態化協作;加大法治宣傳培訓力度,為企業進行深度“法治體檢”。在全國首創“川酒知識產權掃碼驗真大數據模型”,構建起“精準辦案-源頭治理-主動預防”的閉環,將個案經驗轉化為產業防護盾。
這樣的成效不光體現在食品飲料產業鏈上。在鋰電新能源產業鏈,“鏈上檢察官”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積極追贓挽損,幫助企業從停工危機到產銷兩旺;在油氣化工產業鏈,在嚴格辦理打擊犯罪的基礎上,幫助企業開展法治體檢,為企業重整旗鼓打下法治基礎;在電子信息產業鏈,精準認定罪與非罪,助力企業擺脫訴累、做大做強;在裝備制造產業鏈,以菜單式法治講座為企業健康發展注入“法”力量。
一次次深度的實踐、一個個生動的實例,讓法治力量直接轉化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法治護企讓我們敢放手發展!”企業家的肺腑之言,是對“鏈上檢察官”鏈動發展的最有力的認同。
后端協同:以“鏈”為基,鏈筑法治營商生態
“鏈上檢察官”文化品牌的深層追求,在于“鏈筑”——構筑一個多方協同、長治久安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生態。這需要后端持續發力,構建多維聯動的法治共同體。
“鏈上檢察官”積極拓展“外部協作鏈”,與政府、工商聯、行業協會緊密攜手,織就一張立體護航網絡。常態化開展“四聯四促”(聯企業促發展、聯商會促合作、聯項目促升級、聯企業家促廉潔)實踐活動,聯合市委政法委等14部門出臺《遂寧市高標準常態化推進產業鏈企業融合發展聯合協作的實施意見》,推動形成“企業-商會-項目-企業家”廣泛參與、銜接順暢的經濟治理新格局。
遂寧“鏈上檢察官”,是新時代檢察文化深度融入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它超越了單一工作模式的創新,升華為一種以“鏈”為魂的法治文化品牌。前端破壁“鏈接需求”,中端深耕“鏈動發展”,后端協同“鏈筑生態”——這條貫穿始終的“文化鏈”, 讓“檢察藍”與“產業興”共同奏響一曲共生共榮的和諧樂章,繪就一幅法治文化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生動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