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民族地區辦學實際,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服務學生的全過程各方面,創新構建“食育、書香鑄魂、行走”三維課堂思政育人體系,積極推動具有北疆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
強化食堂育人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食育課堂”。學校深入挖掘后勤服務育人功能,將食堂打造成思政教育的前沿陣地。食堂內布置了描繪北疆文化、草原風光等方面的裝飾,LED屏幕播放新聞聯播和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營造出沉浸式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就餐時就能接受文化的熏陶。學校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潤北疆?濃情過端午”等活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民族團結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感受節日溫暖的同時,增進各族師生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一餐一飯的文化浸潤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深耕圖書館陣地建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書香鑄魂課堂”。學校充分發揮圖書館服務育人作用,以館藏資源為依托,打造美育文化空間。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書籍專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類圖書專區、黨建圖書專區、《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展區等11個專題圖書借閱區,整合涵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文獻典籍,學生通過閱讀經典著作,深入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圖書館已成為學生思想成長的“能量基站”。開展“書香 品薦會”、“青春加油站”系列讀書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引導學生在一字一句的文化傳承中感悟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厚內涵,在真理光芒的熔鑄中筑牢信仰根基。。
拓展社會實踐路徑,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行走課堂”。學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創辦形式多樣的“行走課堂”,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錘煉品德修為。學校與周邊社區、鄉村振興幫扶村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開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文化下鄉”等實踐活動。學生走進基層,深入內蒙古偏遠鄉村,開展支教助學、文化宣傳、產業幫扶等,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學校每年舉辦校園那達慕文化節、運動會等各類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文化自信。還通過社會調研、實習實訓等,引導學生在一步一行中了解國情社情,淬煉擔當本色。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通過多維聯動立體化服務育人實踐,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服務的點點滴滴和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環節,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從“灌輸式”轉向“浸潤式”,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溫度、有深度、有實效,為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