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一件件難事、好事、實事往往牽涉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這些看似瑣碎的民生微事,既是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也是丈量群眾工作的溫度計。廣大黨員干部當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站穩人民立場,把民生小事做細做實,讓民生福祉可觸可感,讓民生底色更暖、幸福成色更足。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事”。從群眾的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從環境衛生到社會治安,樁樁件件看似瑣碎,卻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想把民生工作做好、做細、做實,就要把呼聲聽懂、聽全、聽準。黨員干部應當做到心中時刻都裝著人民,主動把群眾“小事”當成自己事,主動帶著感情訪民情、帶著責任察民意,用心去看平時看不見的地方、用情去聽容易忽略的抱怨批評聲、用力去感受街頭巷尾最真實的群眾需求,善于從群眾的家長里短中發現問題所在,從群眾的實際困難中找準工作的著力點,把民生工作做到群眾的家門口、做進群眾的心坎里。
把群眾的“家門”當成“自家門”。黨員干部要始終以“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為己任,摒棄“事不關己”的“看客”心態,以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化解民憂,主動放下干部“架子”,走入群眾家中、走向群眾心中、走近群眾生活。這種“走訪”不是形式上的“打卡”,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誠意:坐熱群眾的炕頭,才能摸清米缸的底數;喝慣群眾的粗茶,才能聽懂話里的“弦外之音”。對于群眾提出的問題要做到詳實記錄、虛心接受,切實把群眾的“呼聲”列入自己的工作計劃、變為改進工作的目標,拿出掛圖作戰、責任到人的決心和擔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讓民生“問題清單”變為群眾“幸福賬單”。
把群眾的“期待”當成“責任狀”。民生工作最怕的就是“放空炮”“走過場”,唯有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把難事辦妥,才是回應民心最直接、最落地的行動。黨員干部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始終聚焦群眾最現實、最迫切的需要,拿出釘釘子精神堅持一茬接著一茬干、一錘接著一錘敲,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解決。既要解決群眾“表面問題”,更要深挖“背后需求”,更要“超出期待”。當群眾發現“自己隨口說的事,干部認真記了、盡力辦了”,自然會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真正用心推動民生工作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跨越,把“責任狀”變成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