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央八項規定的第一條強調“改進調查研究”,要求“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但在具體實踐中,仍有一些基層干部作風不嚴不實,將下基層當“打卡”、把走訪當“巡演”、把幫扶當“交差”,這類下基層下到“夾心層”的現象,看似是工作方法失當,實則暴露出宗旨意識弱化、群眾立場虛化、務實作風淡化的深層癥結。
搞好調查研究,必須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既要多用望遠鏡向遠看,也要多用顯微鏡放大看,真正把事件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把一張張問題清單變成一項項成果清單。
既要定準位,又要站好位。調研者的站位高度決定問題剖析的深度、視野覆蓋的廣度,更影響決策參考的價值維度。這就需要我們具備“胸有丘壑、眼觀全局”的戰略思維,既要立足當下實際,又要把握長遠趨勢;既要聚焦具體問題,又要洞察整體關聯。在具體實踐中,應跳出部門局限、突破地域藩籬,以系統觀念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用歷史眼光審視矛盾演變的深層規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短視,真正發揮調查研究服務決策、推動發展的參謀助手作用。
既要俯下身,又要問到底。調研不是觀光,不能只坐在車上轉轉、隔著玻璃看看;調研也不是取材,不能只看門前、只聽匯報,必須練就“看清螞蟻”的本領、具備見微知著的能力。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多到基層一線傾聽民聲、多到問題現場深究細研、多追溯問題源頭刨根問底,善于從“半吞半吐”中找出端倪、從“長篇大論”中抓住關鍵、從“小問題”中提煉“大癥結”,在思想上和群眾相通,在情感上和群眾相融,全面準確了解群眾所急所需所盼。唯有如此,才能像焦裕祿那樣真正“看清螞蟻”,收獲真實信息、有益啟示。
既要把準脈,又要開良方。調查研究就像醫生看病,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精準把脈、精準開方。“把脈”就是要聚焦調研主題主線,善用戰略思維、系統觀念、集成辦法去思考問題,找到結合點、找準突破口,對調研結果加強綜合辨析,準確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實踐中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知。“開方”就是要推動調研成果高效轉化應用,通過通盤謀劃、綜合考量,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提出能夠真正化解難點堵點的思路辦法,運用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等跟蹤措施,對問題解決情況一抓到底,確保調研結果真正從紙上落到地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委組織部機關黨總支專職副書記 王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