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綠然學校將“創新”二字深植辦學基因,通過構建高效管理體系、打造多元課程矩陣、探索貫通培養模式,為每一位學子鋪就個性化成長之路。
“五元共治”激活辦學動能
清晨的綠然校園,處處透著高效運轉的活力。行政樓內,月度例會正有序推進小初高一體化管理部署;教學樓里,名師工作室的研討聲此起彼伏;操場上,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正在組織晨跑;校門口,家長志愿者微笑著引導學生入校……
“治理效能是辦學的基礎。”學校負責人介紹,該體系匯聚干部團隊、教師群體、學生組織、家長力量和學術資源五大主體,形成了多方協同的育人合力。
在學術賦能方面,“青藍工程”讓經驗與新銳碰撞,名校名師援助項目帶來前沿理念,每月常態化的教學觀摩與學術講座,為教師專業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學生學校”“教師學校”“家長學校”三校聯動,更讓治理效能持續升級,成為區域內現代化學校治理的典范。
多維課程搭建成長立交橋
學校構建的“1+6+X”全域課程體系,以核心基礎課程筑牢根基,通過健康力、習慣力等六大能力課程塑造素養,再以“X”特色課程滿足個性需求。走進小學部,19門涵蓋音體美科的特色課程如火如荼,“一樂器一球類”的培養要求搭配技能測試機制,讓“人人有特長”從理念變為現實。英語“海量單詞”教學法、數學分層走班等創新舉措,更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初中部的“新質課程”同樣亮眼:“定時考練”夯實學業基礎,“RSPI創新實踐”培養動手能力,“職業體驗”打開社會視野。而英語、美術“雙師課堂”的引入,讓學生足不出校就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高中部的多元成才路徑更是令人矚目。在這里,學生可共享成都七中、北京八十中等名校的名師資源,參與四川大學拔尖人才培養項目,加入西南財大創新實驗班,或通過荷馬畫室、天卓教育等合作平臺沖刺頂尖學府。“從學術研究到藝體特長,從國內升學到國際通道,我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坐標。”高中部主任說。
貫通培養打通成長快車道
打破傳統學段壁壘的培養模式,讓拔尖學生得以提前規劃學術路徑。“高階晨讀”分學科強化記憶,“高效晚省”實施分層輔導,教師全程面批面改;每堂課最后的“五分鐘總結”,則讓知識內化更高效。“三分教學”模式的推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作探究中找到最佳發展區,小組合作中培養的傾聽、表達、質疑能力,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素養。
教研創新為課堂變革提供支撐。“班本、級本、校本”三級教研打破年級壁壘,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傳承經驗,全員賽課活動點燃創新火花。跨學段交流讓教師跳出“一畝三分地”,更清晰地看到學生成長的完整軌跡。
溫度育人構筑成長生態圈
通過“PK文化”激發斗志,以“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筑牢家校信任,學校將德育融入日常。高中部每日紅歌傳唱、紅色基地研學活動,讓家國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厚植。“每日一歌、三講,每月一賽、一展”的活動安排,更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驗中提升綜合素養。
服務保障的溫度同樣可感。針對不同學生需求,學校為特優生配備“線上+線下+高校”三師團隊,為學困生定制補弱方案,為特長生開設專屬培養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精準支持。
開放融通邁向教育新高度
“北京名師的線上指導,讓我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思考。”小學部語文教師團隊在參與吉春亞特級教師駐校指導后收獲頗豐。這種開放辦學的姿態,正是綠然學校快速發展的秘訣。
漫步綠然校園,校訓熠熠生輝,學子朝氣蓬勃。這所以創新為筆、以沃土為紙的學校,正用高效治理保障發展,用多元課程點亮夢想,用貫通培養開啟未來。“學校始終堅信,每個生命都有獨特光彩,綠然的使命,就是讓這份光彩在教育的陽光下盡情綻放。”校長全宏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