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深化作風建設的重要利器,深刻塑造了新時代黨風政風社會民風的嶄新風貌。高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和實質深度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是高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從嚴管黨治黨的有力抓手,更有助于以小切口推動大改革,以優良黨風正校風、純教風、促學風,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要以管理服務之“清”涵養育人生態之“正”
高校的管理服務效能與作風面貌是一部無聲教科書。管理服務中體現的務實高效、清正廉潔、心系師生,正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最直觀的實踐表達。一要除“官氣”沉下身。高校管理者需自覺破除衙門習氣,將辦公室“搬”到教學科研一線、學生社團之中。校領導帶頭深入課堂聽課、走進實驗室調研、參與學生社團活動,職能部門負責人定期走訪院系、傾聽師生訴求,輔導員、班主任扎根學生群體。通過下沉式的工作常態,密切聯系師生、力戒官僚主義,傳遞高校管理服務“以生為本”的價值理念。二要戒“虛功”求實效。堅決摒棄形式主義花架子。精文簡會、優化考核評價,破除過度依賴表格、留痕的繁瑣哲學,將師生滿意度、實際問題解決率、人才培養核心指標作為衡量工作實績的硬杠杠;改革辦事流程,大力推進“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讓師生從事務性負擔中解脫,將精力真正聚焦于教學科研與學習成長,以務實作風講好服務師生的“效能課”。三要守“廉律”樹標桿。嚴格執行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等規定,確保合規透明。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將更多資源向教學科研、人才引進、學生獎助等育人核心領域傾斜。在涉及招生錄取、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科研經費管理等關鍵環節,以制度的剛性約束和執行的公開透明,在全校樹立起公平公正、廉潔自律的標桿。
二、要以師德師風之“范”引領價值塑造之“魂”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其言行舉止、道德情操,對學生具有天然的示范性和強大的感染力。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為教師的職業操守與行為規范,是提升師德師風、引領學生價值塑造的核心環節。一是堅持立德修身,筑牢為師根基。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要求有機融入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中。引導教師深刻認識自身在學術活動、社會交往、日常言行中所展現的作風形象,直接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自覺抵制學術不端、抵制利用職權或學術資源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在科研經費使用、學術評審、項目申報等工作中恪守誠信規范,以嚴謹求實的學術風范為學生樹立榜樣。二是堅持廉潔從教,筑牢行為底線。堅決反對利用師生關系、職務便利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財物;謝絕由學生或家長支付費用的謝師宴、升學宴、畢業宴等;在指導學生論文、推薦就業、評獎評優等環節,堅持原則、一視同仁,杜絕“人情分”“關系戶”。以細微“小節”檢驗教師廉潔從教、維護教育公平的“大節”,讓學生感知公平正義、形成正確義利觀。三是倡導簡約務實,涵養治學之風。教師應將求真務實、勤儉節約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力戒空談,注重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真問題、研究真學問;在指導學生科研實踐時,倡導嚴謹扎實、反對浮夸浮躁,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在生活中,以身作則踐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財富觀。
三、要以校園文化之“潤”筑牢行為養成之“基”
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浸潤、熏陶和塑造功能,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要義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使之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是實現“融入全過程”的長效機制。一是注重制度文化強約束。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要求細化到學校章程、學生守則、教學管理、學術規范、社團活動、經費使用、校園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中。通過建章立制,劃清行為邊界,明確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禁止什么。尤其針對學生活動經費使用、學生組織運行、學生評優評獎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制定清晰、可操作的管理細則,確保規范透明,使學生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逐步養成遵規守紀、勤儉節約、公平公正的行為自覺。二是注重環境浸潤育風尚。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價值導向。合理規劃建設校園景觀和樓宇場館,避免追求奢華、過度裝飾,體現莊重、典雅、實用的教育特質;在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通過宣傳欄、主題景觀、格言警句等形式,恰當、持久地展示勤儉節約、誠信守紀等主題內容,營造時時處處皆教育的文化氛圍,營造時時處處皆教育的文化氛圍。三是注重活動育人養習慣。精心設計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內涵轉化為學生可參與、可體驗、可踐行的具體行動。如圍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誠信守紀等主題,組織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利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平臺,引導學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體察民情社情,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在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等重要節點,融入廉潔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擔當教育。通過持續的文化涵育和實踐養成,使崇清尚儉、務實擔當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德樹人,如春風化雨;作風建設,需久久為功。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植于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重大課題。學校不僅要在管理服務中錘煉“清”的作風、在師德師風中樹立“范”的標桿、在校園文化中營造“潤”的氛圍,更需以“滴水穿石”的韌勁,將政治要求與精神內核轉化為育人實踐的涓涓細流,確保培養出的時代新人不僅學識扎實,更具備清正廉潔的品格、務實擔當的作風和心系家國的情懷,真正扛起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重任。(桂林醫科大學 陶光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