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社區融合是城鄉融合的“微觀實踐”,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出現村民融入緩慢、問題復雜多變等現象,治理難度有所提升。因此,加快推進拆搬遷村民順利融入社區生活,增強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是當前的重要目標。在推進村社融合的進程中,要用好組織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三大抓手,提高“老居民”的包容接納度,增強“新居民”的共同體意識,實現從生活到精神的全面融合。
以黨建聯建織密“紅紐帶”,推動組織融合聚成“一條心”。黨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是推動基層工作的核心力量。要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員為細胞,以組織為筋骨,構建城鄉社區融合的組織體系,密織黨群紐帶,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整體。黨員干部首先要敢當先鋒、沖在前頭,帶動村民黨員在安置社區中亮身份、明責任,鼓勵其加入村社融合志愿隊伍,服務好城鄉百姓。同時要組織開展好黨建聯建,通過活動聯辦,迅速集結村社黨員,讓村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長期合作、相互交流,引導群眾大事共商、問題共解、群眾共議,讓群眾看到黨組織在推動城鄉社區融合中的決心和努力,主動地融入社區生活。
以網格聯絡架起“連心橋”,推動治理融合形成“一本賬”。網格是基層治理平臺,也是提供精細化服務的有效途徑。要用好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合理劃分網格區域,熟悉群眾實際情況,責任細化到人,干部包聯到戶,推動村民居民攜手并進,共同參與城鄉社區融合的基層治理。一方面要時刻了解群眾所需所盼,組建網格隊伍挨家挨戶排摸搬遷村民需求,掌握實際情況,做好問題分類,有側重地開展服務。另一方面要通過網格建立與群眾的密切聯系,通過發放便民聯絡卡,暢通反饋渠道,留意矛盾苗頭,及時化解鄰里糾紛。以網格為單位,融合村民居民共治范圍,推動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最終實現村居民融入基層治理。
以志愿隊伍繪就“同心圓”,推動服務融合融成“一家親”。志愿隊伍不僅是社會服務的主力之一,更是增進村社互信、融洽村居民關系的有效載體。要用好黨員先鋒力量,組建村社融合志愿隊伍,完善基層共治體系格局,在日常志愿活動中,加深村民居民的情感交流,鼓勵村民參與社區共治。要善于發掘熟悉村民和社區管理規則的群眾、干部,利用“娘家人”優勢,打造“紅管家”,為遷入村民提供安心服務。同時,建立社區新居民志愿隊伍,讓村民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利用好文化下鄉、知識宣傳、公益體檢等活動契機,促進社區居民接納民俗文化,共享民生服務資源,建立社區居民與遷入村民之間的感情,以“老”居民帶“新”居民,煥發融合型社區新活力。
(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黨建辦 蔣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