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內核動力”,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本質上就是生產力特別是新的生產力發展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在以科技創新驅動醫療變革的時代浪潮中,醫療產業如何向“新”而行、向“質”而造?人民論壇調研組通過“解剖麻雀”式的調研方法,走進深圳這片創新熱土,選取“菁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典型樣本開展深入研究,力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探尋醫療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后規律。
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深圳市早已將新質生產力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這片創新熱土立足國家戰略,堅持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醫療科技領域催生出諸多令人矚目的成果。作為深圳市龍華區內的創新型企業之一,菁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菁瑞醫療”)自主研發的“單極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與“腦卒中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不僅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更以臨床轉化的突出成效,生動詮釋了醫療行業新質生產力迸發的創新邏輯:以技術突破破解行業痛點、以產業協同構建創新生態。
手術室里的“低溫刀”打破國際壟斷
單極低溫等離子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外骨骼機器人重構康復場景、產學研聯盟激活創新動能……菁瑞醫療以“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醫療科技創新智造者”為愿景,在能量外科與康復機器人兩大領域深耕,不斷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醫療領域,每一臺手術都需要用到手術刀。現在的手術還是用鋼刀切開組織的嗎?
其實不然,手術刀的發展,已實現了從鋼刀到高頻電刀再到單極低溫等離子刀的蛻變。
“等離子刀頭溫度控制在40~70度,能切除病灶組織……”深圳市龍華區中心醫院手術室里醫生正操控著單極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為一位患者進行精細手術。這把“低溫刀”利用設備將電能轉換成離子動能,通過直接打斷組織分子鍵的方式,高效精準切除病變組織。
“這要是傳統手術刀,當時得拿止血鉗拼命夾。”與傳統手術刀相比,“低溫刀”可以將創面的損傷降到最低,幾乎沒有滲血。
人民論壇調研組了解到,傳統的高頻電刀溫度普遍在200~300攝氏度,手術刀在做凝血處理時,往往會因為溫度過高而組織炭化,這種炭化現象無疑是給創面的愈合增添了阻礙。而與之不同的“低溫刀”溫度只有40~70攝氏度,使用過程不會留下組織炭化,能夠讓創面更加干凈,從而促進創面更快愈合。
工作人員在展示“低溫刀”的使用情況
據菁瑞醫療相關負責人介紹,“單極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這一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實現了百年電刀技術的世紀革新。目前已進入北京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頭部三甲醫院,并在英、法、德等30個國家實現商業化應用。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賀曉慧表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發掘新需求、探索新場景,從而真正實現“科技+醫療”的深度融合,創造更多可能。
康復中心里的“外骨骼”
新質生產力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其落腳點還是在于打通技術創新到價值釋放的堵點卡點,實現高效能、高質量的發展。
在深圳南山區殘聯康復中心,科技的溫度正以柔軟的方式呈現。
一位腦卒中患者正佩戴著“外骨骼”設備在完成步態訓練,一步、兩步,傳感器在她腿上輕輕震動,根據恢復情況調整力度。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期往往面臨著肢體功能障礙的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腦卒中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的出現,為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希望。
患者佩戴“外骨骼”設備在醫生的協助下進行康復訓練 鐘超/攝
“過去康復靠人力牽引,現在機器人精準模擬生理步態,能夠實時監測患者的運動意圖和身體狀態,輔助患者進行肢體運動訓練,幫助患者恢復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度。”南山區殘聯康復中心醫生介紹道。
傳統的康復治療主要依靠康復治療師的手動操作和經驗判斷,治療方案相對單一,難以滿足不同患者的個性化需求。而腦卒中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可以通過對患者的運動數據進行分析,為每位患者制定專屬的康復計劃。
“外骨骼機器人在患者的臥位、坐位到站立和行走這個功能重建的過程,提供了評估治療智能化解決方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黃東鋒認為,在康復過程中,“外骨骼”還可以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實時調整訓練方案,實現精準治療,這種個性化的康復方案能夠提高康復治療的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
新質生產力競相迸發的創新邏輯
“低溫刀”劃開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突圍之路,“外骨骼”托起了群眾站起來的信心,像菁瑞醫療這樣的企業正在深圳這片熱土上爭相涌現,醫療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正在競相迸發。
患者使用臥式輔助機器人進行恢復訓練 鐘超/攝
人民論壇調研組了解到,類似菁瑞醫療這樣的創業型公司能成長為擁有核心技術的行業“隱形冠軍”,關鍵在于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其背后的創新邏輯可以簡要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以技術創新破解行業痛點,二是以產業協同構建創新生態。
以技術創新破解行業痛點的主角是企業。企業把技術創新與行業需要、百姓需求鏈接在一起,才能為新質生產力的迸發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菁瑞醫療把科技創新與醫療需求很好地結合了起來,用“一把刀的溫度”解決手術疤口難題,用“外骨骼機器人的力氣”來應對病人康復行走難題,通過科技創新解決行業痛點,創造了醫院、患者與企業多方共贏的機會。
以產業協同構建創新生態,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與行業的引導支持。菁瑞醫療之所以把研發中心選擇在深圳龍華,這跟當地政府對醫療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支持是分不開的。據深圳市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華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專門規劃建設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國際醫療器械城”,引進、培育了一批行業優質企業和平臺資源,以頭部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完善產業生態。龍華區以“產業鏈思維”重構醫療創新生態,實現“要素集聚”到“創新雨林”的系統構建。接下來,龍華區還將努力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基金“落戶”龍華,通過產業基金來進一步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
健康中國的底氣,來自醫療領域不斷迸發的新質生產力,落在每一份病歷的改善里,映在每一位患者的笑容中。(執筆:鐘超 李金芳)
